[微风]2008年年底,一辈子不看电视的钱学森突然跟儿子说:“支个电视行不行?贵

千浅挽星星 2025-11-04 18:52:28

[微风]2008年年底,一辈子不看电视的钱学森突然跟儿子说:“支个电视行不行?贵不贵啊?多少钱?”儿子钱永刚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钱学森97年的人生里,“电视机”几乎是个陌生词汇,对他而言,这台消遣工具与他毕生追求的科学真理格格不入。   可彼时的他身体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报纸上的小字模糊成一片,只能勉强看清标题;收音机里的新闻戏曲,也成了听不清的嘈杂。   视觉与听觉的通路渐被切断,电视机成了他连接外部世界的最后选择。   感官被囚笼困住,他的大脑却依旧是座高速运转的灯塔,有医生用“100减7等于几”测试他的智力,钱学森带着几分薄怒回答:“93。你当我是谁?我是钱学森!”   这句回应藏着科学巨匠的骄傲与孤独,前来求教的学生也无不惊叹,老人的思路比年轻人还要敏捷活跃。   钱永刚立刻答应给父亲装电视,可钱学森却像个谨慎的孩子,反复追问价格:“贵不贵啊?得多少钱?”这一问让钱永刚心酸不已。   当年美国以最优厚待遇留他,他不为所动,回国后国家给的高额补贴,他主动退回,说要用到经济建设上   如今为一台电视担忧价格正是他一生克己奉公的缩影,钱永刚只能安慰:“不贵,比买车容易多了。”   钱学森的朴素刻在骨子里:常年穿工程院发的蓝布衫,生活用品能凑合用就绝不换新,他对子女要求更严,绝不允许他们借自己的身份搞特殊。   有次儿子钱永刚出差想搭单位便车,他严肃告诫:“公家的车不能私用,这点规矩必须守。”买电视时的犹豫,不过是他一生“公”“私”分明的自然流露。   电视机安好后,钱学森看得最多的是《新闻联播》和体育比赛,他看的从不是热闹,而是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回响。   从赴美求学立志报国,到冲破美国软禁回国,他的命运早已和祖国紧紧相连,当年他靠一把算盘算原子弹数据,喊出“外国人不比我们多一个脑袋”;如今屏幕里的导弹腾飞、卫星上天,正是他毕生信念的印证。   《新闻联播》里的国家发展动态,是他最关心的“工作简报”;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的拼搏夺冠,是国力强盛的直观证明。   儿女们陪着他看电视,偶尔聊几句新闻里的航天进展,病房里久违地热闹起来,这台小小的电视成了他暮年的精神支柱,也让家人多了陪伴他的温馨时刻。 2009年,钱学森与世长辞,享年98岁,他留下的不仅是“两弹一星”的宏伟功绩,更有这台电视背后的动人故事。   信源:济宁新闻 今天,缅怀钱学森!

0 阅读:3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