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骗了?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

风吟写枪啸 2025-11-04 17:58:54

被美国骗了?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近几年,中国的海军建设堪称突飞猛进,从第一艘辽宁舰到如今的 中国海军的航母之路起步于2012年辽宁舰入列,这艘6万吨级舰艇基于苏联瓦良格号改造而成,标志着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的初步转型。辽宁舰的滑跃起飞方式虽有局限,但它验证了舰载机歼-15的实战能力,推动了海军体系的初步构建。2019年,山东舰作为首艘国产航母服役,排水量达6.5万吨,优化了滑跃设计,舰载机数量增至36架,缩短了建造周期至4年。这两艘舰艇的轮换巡航,覆盖南海至西太平洋,积累了编队作战经验。进入2022年,福建舰下水,8万吨级身躯配备电磁弹射系统,三条轨道提升起飞效率,兼容固定翼预警机空警-600和隐身歼-35。到2025年,福建舰完成海试,形成三航母时代,辽宁舰专注训练,山东舰执行护航,福建舰测试先进模块。这些进步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填补海军全球投射能力的空白,让中国在海洋权益维护上更有底气。 反观自家反舰能力,2020年代初已领先一步。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射程1500公里,速度达马赫10,机动再入弹头专克大型水面目标,2010年起部署沿海阵地,旅队从6个扩至30个。东风-26则射程4000公里,核常兼备,2015年服役后覆盖关岛基地,2025年其D型变体在阅兵亮相,高超音速滑翔增强末段突防。DF-17作为首款高超音速武器,2019年公开,助推滑翔体全程马赫5以上,2023年后批量列装,结合卫星导引形成多层打击网。鹰击-21舰载版从驱逐舰垂直发射,射程超1000公里,2025年9月阅兵方队展示其空海一体应用。这些导弹响应时间短,饱和攻击下拦截难度大,远超传统巡航导弹。空间资产如北斗系统提供米级定位,2024年长征火箭发射补充阵列,确保实时锁定洋面目标。无人机群补充低空渗透,察打一体机翼展15米,投放精确弹药,2025年南海演习验证其干扰雷达效能。 庞大舰体易成卫星首要目标,补给线延长时防御阵型拉散,高超音速打击可在数分钟内覆盖数千公里。东风系列的机动部署避开侦察,公路运输后快速定位,2025年青海高原试射东风-26击中移动靶船,偏差小于10米。无人机蜂群从岛礁起飞,钻入盲区投放钻地弹,结合空间干扰切断通讯,预警机信号中断。福建舰海试报告显示,现有拦截率不足50%,电磁系统虽先进,但面对马赫10俯冲,响应滞后。成本对比下,一枚导弹单价远低于航母年维护百亿费用,效能更高。2025年东海演习模拟反击,三航母编队遭岸基火力压制,红旗标示“击沉”,暴露机动受限问题。战略评估认为,传统航母从进攻平台转为防御节点,需岸基掩护,这倒逼海军审视投入回报。 航母的价值却不止于战场杀伤,它是国力象征和外交工具。常态化巡航印度洋,投射政治信号,周边国家调整目光,维护能源航线主动权。舰载体系包括预警机、补给舰和指挥网,构建完整链条,没有航母,远海行动缺核心节点。2025年三舰轮换,辽宁舰护商船,山东舰联合补给,福建舰电磁优化,官兵值班确保连续作战。这套能力源于十年补课,从辽宁舰首飞到福建舰多机型兼容,海军掌握了现代化链条。国际上,美国11艘航母虽多,但高超音速威胁下也焦虑,中国反舰领先防御反应,定义游戏规则。航母编队驶入某海域,即是存在感,战略从近海自保转向全球话语权。 未来转型指向体系智能化,004型航母2025年在大连开工,10.5万吨级,可能核动力,四条电磁轨道,排水超福建舰。重点转向无人平台,076型两栖舰下水,支持无人机垂直起降,攻击-11隐身机着舰尾钩验证系统化设计。九天无人机航母首飞,空中平台携多架僚机,2025年珠海展演示编队围攻。卫星网扩展星链式通讯,地面站融合数据,无人驱逐舰自主巡逻。武库舰概念兴起,48单元垂发集中火力,以量补质。海军格局中,航母退为支撑,导弹阵地机动,无人群布阵,空间链路指挥。这些步伐显示,中国不陷传统惯性,而是掌握主动,从造航母到打航母,再到无人指挥,铸就底气。

0 阅读:1

猜你喜欢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