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住院部,遇到一个非常难的姑娘,是个独生女,没有母亲,和父亲一起生活。她的父亲今年57岁,但已经病退好几年了,前几天突发急症,经ICU抢救总算转入普通病房,可更大的问题又摆在了她面前。 父亲从ICU出来,情绪一直不稳定,ICU综合症带来的影响“狂躁打人自杀”,让姑娘吓得不轻,惊魂未定后接下来更难,之后她的父亲要接受每个礼拜三次透析。发愁的是她为父亲治病已经欠下了债务,为照顾父亲还多日未有工作,回家后每个礼拜的三次透析她又如何将父亲从楼上整下来,没有兄弟姐妹也没表兄弟姐妹的她该咋办呢?经济来源又如何解决。 ICU综合症在重症患者中发生率约30%到60%,这类患者需家属24小时看护,独生女面临的看护压力远超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透析患者每周三次往返医院是刚需,单人搬运行动不便的病人,对女性而言几乎难以完成。 我国多地针对重病患者有救助政策,像天津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可报销透析等合规费用的60%以上,还能申请临时救助和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缓解经济压力。社区也有护工帮扶资源,部分地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单次费用几十到百元不等。 不少医院和公益组织有志愿者团队,可协助家属接送病人、办理手续,一些爱心企业还会为困难家庭提供短期生活补助,这些渠道都能减轻负担。 姑娘的困境不是个例,是独生女家庭应对重病风险的缩影。政策帮扶要精准落地,社会支持网络需更完善,同时每个人也该提前规划医疗和养老保障,只有多方发力,才能让这类家庭少些无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