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机场“连滚带爬”登机的争议还在发酵,从全网共情到部分网友指责“夸大其词”,再到当事人道歉,讨论焦点似乎跑偏了 。 其实这事的核心很简单:监控没否认20厘米的登机落差,机场也承认服务有不足,残障人士出行受阻是客观事实。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随着老龄化加剧,需要轮椅出行的群体还在扩大,类似的无障碍短板绝非个例。 比起纠结“表述是否夸张”,更该追问的是:为何标准化服务会留下体验盲区?机场的改进措施能否从“试点”普及到全国?当少数群体发声时,我们该盯着“措辞是否完美”,还是聚焦“问题如何解决”? 公共讨论的意义,从来不是挑表达的错,而是借个案推动系统改进。就像深圳机场已着手研发连接装置,这才是争议该导向的结果。毕竟,对“不完美表达”的包容,才是社会解决真问题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