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大学食堂因为一道“999元帝王蟹”成了网络焦点。有学生晒出照片,说食堂海鲜档口卖起了帝王蟹,还有波士顿龙虾、石斑鱼这些“硬菜”,价格从几十元到近千元不等。消息一传开,评论区直接炸了锅——有人夸“学校食堂终于上档次了”,也有人骂“学生哪吃得起这种奢侈品”,甚至有人翻出之前食堂留言板“学生点菜要帝王蟹”的旧帖,说这是“有求必应”的宠学生操作。 先说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涉事的是南大仙林校区第九食堂,11月1日刚装修完重新开业,海鲜档口是新增的。据食堂负责人说,帝王蟹是常规菜品,不是因为学生留言特供,价格比市场价低不少,一只4斤多的卖999元,每天只备一只,卖完再进货。有学生尝过鲜,说“蟹肉挺鲜,比外面饭店做得还好吃”,还有人约着同学“拼单”,每人分点尝尝味儿。不过也有学生算账:一般大学生每月生活费1700多块,999元够吃半个月食堂了,这蟹价确实不便宜。 这事儿为啥能引发争议?核心就俩字:定位。支持的人觉得,大学食堂不该只卖“穷学生套餐”,现在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有人想吃好的,食堂提供多样化选择是好事。就像校外商场有平价餐厅也有高端馆子,食堂搞个海鲜档口,恰恰说明服务在升级。再说了,帝王蟹价格比外面低一半,学生不用跑远路就能尝鲜,这不算“奢侈”,反而是实惠。 但反对的声音更扎心。高校食堂本质是公共服务场所,核心功能是“保障基本餐饮”,不是“满足高端需求”。999元的帝王蟹,对多数靠父母给生活费的学生来说,就是“天价”。有网友算得明白:“花父母的钱吃帝王蟹,这不是享受,是负担。”更关键的是,学校是育人的地方,食堂菜单里藏着消费观的引导——如果纵容“高价单品”成为常态,会不会让学生觉得“高消费=正常”?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性看待“尝鲜”和“日常”的区别。 其实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南大食堂体系里,绝大多数菜品还是15元左右的家常菜,还有“1分钱爱心早餐”“5-10元学子套餐”,深夜食堂开到11点,这些才是学生日常的“刚需”。帝王蟹更像是个“小众选项”,偶尔尝尝可以,但成不了主流。就像有学生说的:“看个热闹呗,真要天天吃,谁吃得消?” 不过,学校后来的回应倒是值得玩味。11月4日,南大后勤集团说,海鲜档口试营业期间推帝王蟹是为了宣传,现在已经调整菜单,确保“更实惠亲民”。这或许说明,高校食堂的“多元化”可以尝试,但“基本定位”不能丢——毕竟,对学生来说,能吃饱吃好、不花冤枉钱,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这儿,突然想问:你觉得大学食堂该不该卖帝王蟹这种“高端菜”?是支持“丰富选择”,还是觉得“平价实惠”更重要?评论区聊聊呗,说不定你的观点能让学校食堂的菜单更贴心呢! (事件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