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

霁雾阙任 2025-11-03 18:02:39

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言“重夺第一”,结果得意劲儿还没捂热,就被泼了盆冷水。     今年年初,韩国造船业的日子确实风光了一阵。     根据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1月份全球新船订单总量是146万修正总吨,其中韩国一口气拿下90万修正总吨,占了62%。     同期中国只拿到27万修正总吨,份额19%,差距明显。     韩媒一片欢呼,《朝鲜日报》《东亚日报》都在报道这波“开门红”,还放话说韩国造船业要“重夺全球第一”,现代重工接下12艘LNG运输船,三星重工也拿下一单类似大船。     每艘船单价高达2.6亿美元,利润比散货船和油轮大得多。     韩媒还强调,韩国在高端船型上有技术优势,中国主要接中低端订单,根本比不了。     可这股得意劲儿还没持续多久,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直接把40艘大船订单给了中国船厂,总价值超过80亿美元。     紧接着,以色列东太平洋海运又在中国下单40艘,德国、希腊的航运公司也跟着加单。     一个月内,中国接单量占全球75%,韩国瞬间被甩在后面。     其实早在去年,马士基就分批在中韩下单。     当时韩国韩华拿了6艘15000TEU的LNG双燃料船,单价2.1亿美元,中国扬子江船业同样卖2.1亿美元,却交付的是17000TEU,运力多2000TEU,性价比立刻比韩国高。     现在中国船厂技术进一步提升,沪东中华到2025年底要交付10艘LNG船,试航数据显示膜式储罐自主生产,保温效率比日韩同类产品高出10%。     韩国更头疼的是产能跟不上。年初抢来的订单让船厂排到满满,但产业链配套跟不上,加上低出生率,技术人才不足,建造周期长达24个月。     而中国船厂靠模块化建造和数字化焊接,18个月就能交船,效率提高约1.5倍。     原本因为美国制裁流向韩国的订单,很快又回流中国。     到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订单超过1500万载重吨,全球份额53%.     韩国从年初的62%一路下滑,全年份额连中国一半不到。     曾经的狂言现在成了笑话,韩媒只能抱怨“订单溢出效应消失”,呼吁政府投入9万亿韩元扶持造船业,但专家警告:人才不足、产能有限,结构性问题没解决,很难追上中国。     中国造船业的优势并不是突然出现的。产业链完整,从钢材到核心部件都能自给,还抓住了绿色转型机会,全球70%的绿色船舶订单都在中国手里。     手里的订单量占全球58%,排期甚至排到几年后,这不是短期能追上的。     韩国造船业的“过山车”经历说明一个道理:没有永远的霸权,只有不断进步。     年初的狂欢太急了,忘了造船竞争不仅是接单数量,更是技术更新、产能韧性和性价比的较量。     40艘大单砸向中国,其实是市场自己投票,大家都想花合理的钱,拿到更快更划算的船。     韩国想重夺第一?先解决产能和技术问题才行。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0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