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是有头脑清醒的人的,美鹰派专家科尔比告诫美国人:别上俄、印、欧的当了,如果

史鉴奇谈 2025-11-03 16:07:27

美国还是有头脑清醒的人的,美鹰派专家科尔比告诫美国人:别上俄、印、欧的当了,如果美国跟中国拼个你死我活的,那么最大输家肯定是中美,而最大赢家无疑是俄印欧。   现在美国国会山里整天吵吵着要对中国下狠手,加关税、搞技术封锁、派军舰闯南海,好像不把中国压垮就不罢休。   但科尔比直接泼了盆冷水——你们这么蛮干,正好中了普京的下怀。   俄罗斯这些年被北约东扩压得喘不过气,经济制裁更让卢布跌跌不休,现在眼看中美要掐起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怕是笑得合不拢嘴。   就在上周,俄罗斯悄悄把通往欧洲的天然气流量又调低了百分之十五,转头就跟北京签了新的能源大单。   这招玩得真绝,既给欧洲断气施压,又趁机抱紧中国这个能源大客户。莫斯科战略界的共识很明确:只要中美斗得越凶,俄罗斯就能在中间左右逢源,既能甩掉西方制裁的包袱,又能从东方市场捞足实惠。   印度莫迪政府更是精于算计。新德里那些智囊早就把账算明白了:美国要是把航母战舰都调去太平洋对付中国,印度洋顿时就变成权力真空。去年印度海军司令在内部会议说得直白:“美国第七舰队重心转移之日,就是我们掌控印度洋之时。”   他们一边跟着美国搞什么“四方安全对话”,另一边却疯狂采购俄罗斯打折石油,转手加工成柴油卖给欧洲赚差价。这种两头通吃的本事,华盛顿那帮人居然视而不见。   欧洲国家表面跟着美国摇旗呐喊,暗地里的小动作从来没停过。德国总理去年带着商界代表团访华,签下的百亿欧元订单现在都已经落地生根了。   法国总统更绝,前脚在G7会议上跟着批评中国,后脚就派外交部长跑去上海谈合作。这些老欧洲深谙生意经,知道十四亿人的市场不可能轻易放弃。柏林有位智库主任喝啤酒时说得实在:“美国要当世界警察随他们去,我们得先保证工厂不停工、商店不缺货。”   现在西太平洋的局势就像个火药桶,美国把六成海军力量都调了过来,核潜艇时不时在南海冒个头,B-52轰炸机隔三差五绕着台海转圈。   但科尔比揪着这点猛批:你们知道维持这么庞大的前沿部署每天烧掉多少钱吗?军费开支已经占到GDP百分之三点五,国债利息都快赶上国防预算了。   中国那边反而沉着气,一边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一边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经济布局丝毫没放松。   更让科尔比焦虑的是科技竞争正在演变成双输局面。美国封锁芯片出口确实给中国制造了麻烦,可自家半导体企业的损失同样惨重。   加州硅谷那些科技巨头股价集体跳水,裁员潮已经从初创公司蔓延到行业龙头。中国反而趁势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在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反超美国。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正在让美国失去高科技领域的传统优势。   说到军事对抗的风险就更令人后背发凉。现在太平洋上空两军飞机每周都要发生几次危险接近,去年在南海还出现过军舰对峙事件。   要是真发生意外擦枪走火,双方都被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推着往前冲,局面很可能失控。但俄罗斯黑海舰队这时候在干嘛?他们在举行联合军演,邀请印度海军观摩学习。欧洲各国则在悄悄更新与中国的外交接触指南,强调“战略自主”的重要性。   印度最近的动作尤其值得玩味。莫迪一边答应与美国开展更深度的防务合作,另一边却继续从俄罗斯进口S-400防空系统。   新德里举办的瑞辛纳对话论坛上,印度学者公开说“亚洲事务应该由亚洲国家主导”,这话明显是说给美国听的。他们巴不得美国继续陷在亚太,这样印度就能在南亚和印度洋扩大影响力。   科尔比最后警告说,美国政治精英们要是再不清醒,迟早会被这群“盟友”玩得团团转。当美国企业因为失去中国市场而裁员倒闭时,欧洲公司正忙着填补空缺;   当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疲于奔命时,印度海军正在印度洋扩建军事基地;当美国科技企业受出口管制困扰时,俄罗斯科学院正在与中国共建联合实验室。这场博弈里根本没有真正的盟友,只有各自的国家利益。   现在最该担心的不是中国什么时候超越美国,而是中美鹬蚌相争之后,究竟会有多少渔翁得利。   普京在远东视察时说过“多极化世界正在形成”,这话其实说给所有人听的。当两个大国纠缠得难解难分之际,其他国家正在悄悄划分势力范围。或许科尔比的这番警告,能给热昏头的华盛顿带来些许凉意。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