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两年内,我们将不再只依赖单一国家的供应稀土。我们将与盟友(欧洲、日本、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1-03 12:34:27

贝森特:“两年内,我们将不再只依赖单一国家的供应稀土。我们将与盟友(欧洲、日本、印度等)一道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稀土供应链,这将是更具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我们掌握了关键的提取技术,这不是难题。 稀土博弈的舞台上,贝森特的高调表态着实令人咋舌。张口就来的两年期限,裹挟着与欧洲、日本、印度等盟友共建供应链的豪言,看似底气十足,实则暴露了对行业本质的无知。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高端制造业到军工领域,无一离得开这一关键资源。贝森特宣称掌握关键提取技术,将环境、污染、炼油厂建设及国会拨款列为主要考量,却对产业链的复杂性避而不谈。 难道他不知道,构建完整稀土供应链从来不是“搭积木”般简单?美国能源部早已给出估算,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需要10年时间与3000亿美元投入,这与他口中的两年形成天壤之别。 当下欧洲、日本、印度对稀土的依赖程度触目惊心,德国92%的稀土来自中国,日本这一比例达58%至60%,印度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这样的基础上,两年内要摆脱单一供应国依赖,岂非天方夜谭? 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止于开采,更在于精炼分离这一“卡脖子”环节。中国掌控着全球92%的重稀土高纯精炼产能,徐光宪院士研发的“串级萃取理论”,将分离成本降至西方的1/10,纯度却能稳定在99.999%。 贝森特口中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生产中面临数百道萃取工序的精准控制,以及数十年积累的工艺数据库,这些“隐性知识”绝非一纸协议就能复制。美日澳此前曾砸85亿美元共建稀土链,澳大利亚建成的试炼线半年仅产出20公斤达标材料,良品率远低于中国行业标准,这样的前车之鉴,难道不足以让盲目乐观者清醒? 环保与基建的门槛更是难以逾越。稀土提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治理,需要巨额资金与成熟技术,西方严苛的环保标准本就令项目审批举步维艰。新建炼油厂等配套设施,不仅需要国会通过庞大的拨款法案,更要面对漫长的建设周期。 美国本土新建一座精炼厂,环保审批与建设周期合计超10年,即便仓促上马,产能爬坡仍需5至8年。贝森特轻描淡写提及的“其他考虑”,恰恰是制约供应链建设的核心瓶颈,这种避重就轻的表态,不过是自欺欺人。 全球稀土格局早已形成深度绑定的产业生态,中国从采矿、分离到磁体制造的全链条闭环,不是短期可以复制的。美国现有稀土库存仅能维持军工生产18个月,其本土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这样的依赖度下,所谓“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更像是政治操弄下的空谈。 工业文明的沉淀无法速成,技术主权的构建更不能靠嘴炮堆砌,稀土供应链的搭建需要时间、资金、技术的多重积累,违背客观规律的豪言壮语,最终只会沦为国际笑柄。 吹牛无需成本,但现实终将打脸。贝森特的狂妄言论,既忽视了稀土产业的技术壁垒,也无视了全球供应链的客观规律。真正的供应链韧性,源于尊重产业逻辑与市场规律,而非脱离实际的空想。两年之约的大话已然放出,时间终将证明,谁在脚踏实地,谁在夸夸其谈。

0 阅读:15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