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小儿病证之虚实
如果小孩舌苔发黄,说明胃里有燥热。这种黄一定是干黄,同时孩子会口渴想喝水,脉象按到中段或深部时感觉有力。这种情况适合用凉性药或消食导滞的药。
如果只有舌尖有苔,舌根和舌中心没有苔,而且舌苔不是干黄色,只是颜色杂乱、显得脏、湿润,那说明肾阳不足(肾中温暖的能量不够),不能支持心火(心的功能)正常运转。舌尖对应心脏,心火受寒湿阻碍,不能正常流通,所以污浊的东西凝结在那里。孩子一定不会口渴想喝水,但晚上睡觉会非常烦躁不安。这是该用桂附地黄丸的情况,如果错用了凉药就很危险。不只小孩这样,大人也一样。
小孩晚上烦躁,如果是因为中焦(脾胃)和下焦(肾)阳气虚,他的脉象一定是轻轻按感觉微弱细小,用力按下去更虚。或者右手脉比左手脉微弱细小。用桂附地黄丸的话,蜜丸用二钱,水丸用一钱,煎煮后服用就能安定下来。误用凉药就很危险。如果确实有热可以清,孩子会口渴喝水、昏昏沉沉地睡觉,但不会烦躁,脉象一定是沉实有力,或者沉细有力。这里要分清楚“燥”和“躁”:“燥”是干燥;“躁”是躁动不安。肾阳(肾的温暖能量)被动扰,心气失去根本(心的功能失去基础)所以躁动,这种脉象一定很微弱。
也有不是阳虚却在晚上烦躁的,那是因为有积食,消食同时调理脾胃就能好,这种脉象用力按时会感觉沉实有力。
小孩头、身体、手脚都发热,同时腹泻、不想吃东西,舌头上没有苔却呈现黑黄色,这很难治。要用手手指按一下他的舌心,如果舌头感觉冷、不热,这是内里的火快要熄灭了,凉药要小心使用。这个病很难治。
小孩感冒发烧,吃了寒凉药之后,烧还不退,反而变得昏睡叫不醒。这是寒凉药损伤了中焦(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要赶快用白术、党参、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干姜三分,煎服,就能退烧、清醒过来。这种情况脉象必然是浮虚或者微小的。
小孩如果误吃了不对的药,突然出现抽风,可以用回春丹或者化风丹二三厘,化成水灌服。同时立刻服用附子理中地黄汤,来挽回中气(脾胃功能)和滋养木气(肝的系统功能),这样就能好。回春丹、化风丹这样用,就只会有功而不会有过失。
有人说回春丹、化风丹非常损伤脾肾和津液,所以需要补脾胃、滋养津液来善后。这个道理固然是对的。但不知道的是,人体阴阳五行圆运动的气机(气的循环运动)非常迅速,也非常精密稳固。小孩身体到了抽风的地步,说明肾经、脾经的阳气,已经跟着肝木的风(肝的异常活动),冲出了肺经、胃经的阴气控制范围。脾肾的阳气在消亡,肝肺的阴气在消耗。圆运动快要解体了,非常危险。所以一方面用回春丹来通窍开闭,一方面用附子理中地黄汤,来温暖恢复脾肾的阳气,滋养恢复肝肺的阴液,使得五行的圆运动,重新恢复正常的升降循环。这个方子真可以说是能再造小儿生命的方子。
用附子理中丸一钱,六味地黄丸二钱,放在一起煎服也可以,不一定非要喝完。或者用黄豆五十粒,浓煎后趁温服下,喝下去风动就能平息。木气(肝的系统功能)调和了,中气(脾胃功能)就能运转而通窍,这比单吃回春丹、化风丹那种攻伐的方子,要稳妥得多。附子理中丸和六味地黄丸各用多少,要根据脉象和症状表现的阴阳偏盛多少来配合使用,一般以六味丸稍微多用一点比较稳妥。
译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四、儿病本气篇·辨别小儿病证之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