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我跟你说,这事儿绝了。 尼日尔,一个90%的人连电都用不上的国家,却凭一

士气沉沉 2025-11-02 21:01:56

[微风]我跟你说,这事儿绝了。 尼日尔,一个90%的人连电都用不上的国家,却凭一己之力点亮了法国三分之一的灯。 就靠着地底下那点铀矿。 法国人从60年代就开始挖,挖了半个多世纪,赚得盆满钵满,一年光卖铀的收入,快赶上尼日尔整个国家GDP的两倍。留给当地人的呢?是连喝的水都被污染的土地,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这口气憋了五十年,换你,你能忍?所以军政府一上台,直接把法国人掀了桌子:矿,收归国有,你爱咋咋地。法国人还真不敢动,因为他知道,欧洲的冬天,真得靠这点“非洲耗材”来取暖。 这叫拿捏。 对咱们,他们也玩这套。 当年西方公司嫌不赚钱跑路了,是我们进去,真金白银砸了几十亿美金,修油田,铺了2000公里的输油管道,把人家90%的石油出口通道都给建起来了。 结果呢?新政府上台,说翻脸就翻脸。 这故事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法国人刚从殖民者的位置上退下来,转身就换了一身行头,以“合作伙伴”的姿态回来了。 他们看上了尼日尔的铀,那是维持法国核电站运转和核大国地位的血液。于是,一份份不平等的协议被签下,法国的矿业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阿海珐,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疯狂开采。 这一挖,就是半个多世纪。他们把成千上万吨的铀矿石运回法国,转化成廉价的核电,点亮巴黎的夜,温暖欧洲的冬天。一年光靠卖铀矿赚的钱,就快赶上尼日尔整个国家GDP的两倍。这笔账怎么算,法国人都赚得盆满钵满。 那留给尼日尔人什么呢?不是财富,不是发展,而是被污染的土地。矿井周围,放射性尘埃随风飘散,渗入水源,当地居民喝的水里,铀的含量严重超标。 各种奇怪的疾病开始出现,但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与法国人的矿井有关。他们得到的,是法国人留下的一个个巨大天坑,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法国公司在这里赚走了天文数字,却连矿区通往首都的几百公里公路都懒得修一下。 这口气,尼日尔人憋了整整五十年。换你,你能忍?所以,当2023年军政府上台,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把法国人的桌子给掀了。 他们宣布废除与法国的军事合作协议,要求法国军队撤离,紧接着,就把铀矿的控制权收归国有。 法国人急了,又是谴责又是威胁,但最后还真不敢有大动作。因为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欧洲的冬天,真得靠这点来自非洲的“耗材”来取暖。这叫什么?这就叫拿捏。 你以为这故事只针对法国?那你就太天真了。这剧本,咱们其实也看过。 时间往前推十几年,尼日尔的石油开发还是个烫手山芋。西方的石油巨头,比如埃克森美孚,勘探了半天,一算账,觉得投入太大,回报周期太长,不划算,拍拍屁股就走了。 留下一堆半死不活的油田和当地人失望的眼神。就在这时,我们进去了。我们带着真金白银,几十亿美金的投资砸了进去,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硬是修起了现代化的油田,还铺设了一条长达2000公里的输油管道。 这条管道,像一条巨龙,从尼日尔的内陆腹地一路延伸到邻国贝宁的出海口,直接把尼日尔90%以上的石油出口通道给盘活了。这对尼日尔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是真正能带来现金流的生命线。 可结果呢?就在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的时候,尼日尔那边变天了。还是那个推翻了法国合作的军政府,他们突然宣布,要重新审查所有石油合同,包括和我们的这份。 理由和当初对付法国人时如出一辙:前任政府签的协议,损害了国家利益。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之前我们帮他们把路都铺好了,眼看着就要收获成果了,现在他们却说,这路怎么走,得按我的新规矩来。 这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把一个孩子拉扯大,结果他一成年,转头就不认你了,还要跟你分家产。 从法国到我们,故事的主角在变,但内核似乎从来没变。当一个长期被掠夺、被忽视的国家,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自己脚下的土地就是最大的筹码时,它会怎么做? 它会开始重新学习怎么玩这场游戏,而且玩法会变得极其直接和粗暴。它不再相信任何“伙伴”的承诺,只相信自己手中的权力。这到底是迟到的觉醒,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短视? 当棋子突然想成为棋手,这盘棋又该怎么下下去?这事儿,还真值得好好聊聊。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