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沉默的告别:国安烈士聂曦与一个家庭的无声牺牲

名城探寻 2025-11-02 12:01:46

我今天看到一条消息,真的,后背发麻,眼泪直接就下来了。 国安部公布了一位烈士的身份,聂曦,司局级。就这三个字,司局级,背后是一个家庭被碾碎了70多年。 很多人可能不懂,国安系统里的“司局级”,从来不是简单的职级标签。那是几十年隐姓埋名、在刀尖上行走的印记,是把自己的名字、身份甚至生死都交给国家的证明。 聂曦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个职级,他年轻时怀着报国心投身隐蔽战线,建国初期的隐蔽斗争环境有多凶险,现在的人很难想象——没有公开身份,没有战友同行时的光明正大,连跟家人报平安都要编出合理的“借口”。 他最后一次跟家里联系,只说“要去做一件能护着大家的事”,之后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没了任何消息。 家人一开始还抱着希望,逢年过节总在饭桌旁多摆一副碗筷,母亲把他穿旧的蓝布衫叠得整整齐齐收在箱底,父亲每天都去村口的邮筒旁转两圈,盼着能收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信。可日子一天天过,信没等来,连一点音讯都没有。 他们去当地的相关部门打听,得到的只有“再等等,他在执行重要任务”的回复——不是工作人员不愿说,是不能说,隐蔽工作的保密性,连对烈士家属都要筑起一道“安全墙”,这道墙,一筑就是70多年。 这70多年里,家里的老人走了两位,走之前还攥着聂曦的旧照片,反复叮嘱“要是有他的消息,一定要告诉我们”。 剩下的亲人从黑发等到白发,从一开始的焦急寻找,到后来的默默等待,再到偶尔对着旧物发呆——他们甚至不敢确定,聂曦是还在执行任务,还是已经不在了。 那种悬在半空的牵挂,比直接面对失去更磨人,就像心里扎着一根刺,拔不出来,也不敢拔,怕一拔就彻底断了念想。 直到国安部公布身份的那天,聂曦的家人接到通知时,最小的亲属都已经年过花甲。他们赶到指定地点,拿到盖着鲜红印章的烈士证明,上面清晰地写着“聂曦,因公牺牲,追授司局级待遇”。 老人颤抖着手指抚过“聂曦”两个字,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嘴里反复念叨“找到了,终于找到了,你没白干”。 那一刻,70多年的等待、猜测、煎熬,才算有了一个落点——不是团圆的喜,是知道亲人用生命守护了他当年说的“大家”,却没能跟自己的“小家”道一声再见的痛。 很少有人知道,隐蔽战线的烈士,大多要经历这样“延迟的告别”。 他们的牺牲不能立刻被公开,他们的名字要在保密期限过后才能被提及,他们的家人要在漫长的等待里,独自承受“不知道亲人是生是死、做了什么”的孤独。 这种牺牲,不止是烈士一个人的,更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的——他们放弃了寻常家庭的团圆,接受了亲人“无名”的奉献,甚至在别人质疑“怎么连家人都不管”时,都没法说出真相。 聂曦的名字被公布,不只是为了给一个家庭一个交代,更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今天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背后有一群人把自己藏在了黑暗里,连牺牲都要等上几十年才能被看见。 他们的“司局级”,不是靠年限熬出来的职级,是用生命和忠诚换来的荣誉;他们家庭70多年的等待,不是简单的“碾碎”,是普通人对国家大义最朴素也最沉重的支撑。 这些无名的英雄,和他们默默承受的家人,都该被我们记住。记住他们的名字,更记住他们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等待与奉献——那是国家安全最坚实也最温暖的底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7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