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4岁娃打一针没了,妈妈哭晕倒,涉事人已被抓,官方已介入 山东4岁男童药店打针2小时后离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0月29日,山东宁阳县一名4岁男童在一家药店接受打针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孩子妈妈抱着逐渐失去体温的小身体,哭得撕心裂肺,最后直接晕倒在急诊室门口,那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红了眼眶——谁能想到,只是寻常的身体不适,家长带着孩子去药店想图个方便,却酿成了天人永隔的悲剧。 据知情人透露,男童当天有点感冒咳嗽,家长嫌去医院排队麻烦,就就近找了家常去的药店。药店工作人员见状,推荐了“肌肉注射”的治疗方式,说见效快还不用等,家长没多想就同意了。可谁也没料到,针头拔出来还不到两个小时,孩子就开始浑身抽搐、呼吸困难,小脸憋得发紫。家长吓得魂飞魄散,抱着孩子疯了似的往医院跑,一路上不停喊着孩子的名字,可那小小的身体却在怀里越来越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 更让人揪心的是,涉事药店是否具备输液打针的资质?这成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店只能从事药品零售业务,想要开展注射等医疗服务,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从业人员需具备执业医师或护士资格。可现实中,不少药店为了盈利,偷偷开展打针、输液业务,把“方便快捷”当成噱头,却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抛到了脑后。 有附近居民说,这家药店平时就经常给人打针,不少老人孩子图省事都会去,大家都以为“能打针的药店肯定靠谱”,没人深究过资质问题。直到这次出事,大家才后知后觉地害怕——原来那些看似“便民”的服务,背后藏着这么大的风险。孩子的姑姑在接受采访时泣不成声:“要是早知道药店不能打针,我们说什么也不会让孩子去!现在孩子没了,我们全家都垮了!” 涉事人员被抓后,面对讯问还试图辩解,说自己“只是好心帮个忙”,可这种“好心”,却是建立在漠视法规、无视生命的基础上。要知道,注射治疗涉及用药剂量、过敏测试、应急处理等多个专业环节,哪怕是轻微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4岁的孩子身体还很脆弱,对药物的耐受度远不如成人,没有专业的诊断和监护,随便打针简直就是在拿生命赌运气。 官方介入调查后,很快查明涉事药店未取得医疗服务资质,操作人员也没有执业护士资格,属于非法行医。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等待涉事人员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可即便如此,那个鲜活的小生命也回不来了,孩子的父母这辈子都要背着丧子之痛过日子,这样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这件事也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孩子生病,千万不能图方便、图省事,就随意选择没有医疗资质的机构接受治疗。医院的排队等待,看似繁琐,实则是对生命的负责;医生的详细问诊和专业检查,都是为了避免风险。那些打着“便民”旗号非法行医的药店,就像隐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悲剧。 同时,这起事件也暴露了基层医疗监管的漏洞。为什么非法行医的药店能长期经营?为什么直到出了人命才被查处?这些问题值得相关部门深思。只有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才能从根源上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毕竟,生命没有重来的机会,一次监管的缺位,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碎。 4岁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还没读完幼儿园,还没长成爸爸妈妈期待的模样,就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戛然而止。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对所有漠视生命、无视法规者的警示。希望这起事件能唤醒更多人的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法规,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