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历史印记:中俄边境为何仍见海参崴、伯力中文名?

烟雨评社 2025-11-01 10:53:09

有网友发现,明明中俄边界早已划清,可一打开中国地图,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崴、伯力、库页岛等地方,依旧被用中文标注。有人疑惑这是不是没完没了地“翻旧账”? 在最新版的中国地图上,翻到东北边陲总能遇见奇妙的双重标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旁边,海参崴三个汉字静静陈列,哈巴罗夫斯克之下,伯力的标注清晰可辨,萨哈林岛的一侧,库页岛的字样从未缺席。 先说说这些名字本身就不简单。海参崴这名字是因为当地盛产海参得名,元代还叫过 “永明城”,是当时东北边区的对外贸易海港,元朝特意开辟了从吉林农安到这里的十八站驿道,可见其重要性。 伯力则是女真语的音译,意思是 “豌豆”,从唐朝的勃利州到明代的奴儿干都司喜申卫,这里一直是中国的军事重镇。 库页岛更不用说,面积和台湾差不多,唐代就归入黑水都督府管辖,岛上的居民靠渔猎为生,还有 “鱼皮为衣” 的习俗。这些名字代代相传,早就成了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就像很多地方的古今地名并存一样,是对过往的记录而非领土主张。 而且这种标注方式有明确的规范依据。自然资源部早就有规定,俄罗斯远东这八个地方必须标注中文名,除了海参崴、伯力、库页岛,还有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双城子(乌苏里斯克)等,原因很简单,它们曾是中国领土,中文名称承载着历史沿革。 更关键的是,俄方对此完全认同,2023 年中国发布新版标准地图时,西方媒体炒作所谓 “领土争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回应 “没有任何问题”。 要知道中俄 4300 公里的边境线是全球最安全的边界之一,平均投入兵力最少,两国划界工作堪称国际典范,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争议空间。 从国际法角度看,这种标注也和 “翻旧账” 没关系。中国作为新政府,在国际法上遵循政府继承原则,对于不平等条约中涉及的边界,通过与俄方协商已彻底划定清楚。 现在的地图标注只是保留历史名称,就像《中俄北京条约》虽然让这些地方归入俄国版图,但不能因此抹去它们曾经的中文名称记忆。 就像黑瞎子岛在 2008 年回归一半领土后,中国地图及时更新标注,这种严谨性恰恰说明标注的核心是尊重事实 —— 既尊重现在的边界划定,也尊重过往的历史脉络。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全球地图上很常见,很多地方都同时标注现用名和历史名称,这是地图作为历史载体的基本功能。这些中文标注不是要改变现状,而是要记住这些地方曾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就像一本摊开的历史书,默默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中俄现在的友好合作基础稳固,这种标注既不会影响边界稳定,更不是所谓的 “争议点”,反而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认同。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段子手华仔

段子手华仔

2
2025-11-01 11:01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清,万一时局有变,随时收复旧土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