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能一直打,拿不到更大筹码还是要打?告诉你一个关键点,这都是因为一个国家,就是朝鲜,除了它,谁来都不管用,这是因为朝鲜压根不怕西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2024年夏天开始,朝鲜向俄罗斯源源不断地运送弹药。据可靠消息,这一阶段朝鲜已向俄军提供约1200万枚炮弹,数量惊人,占俄罗斯在前线火炮消耗量的四成以上,主要用于122毫米和152毫米的炮兵系统。 这意味着,俄军在炮火支援和阵地压制上有了极大的保障,否则在前线,消耗如此巨大的炮弹几乎无法持续作战。 要知道,俄罗斯自身的军工体系在长期制裁下早已捉襟见肘,火炮弹药产量无法满足前线的实际消耗。正因如此,朝鲜的援助就显得至关重要,是支撑俄罗斯战线的一根“救命稻草”。 不仅仅是弹药。朝鲜还派出了约1.5万名特种作战精锐士兵,这些人长期接受严格训练,擅长山地作战、游击战和防御工事突袭,在库尔斯克等前线地区直接参与了战术执行。 此外,朝鲜还提供了几千名专业建筑工人和排雷人员,负责前线工事建设、道路修复、桥梁维护以及地雷排除。 这些支援人员虽然不直接参与大规模进攻,但却是前线能持续推进的基础保障。可以说,俄罗斯的战线能够撑住,不仅仅依赖自身军力,更离不开朝鲜的补给和人员支援。 这种支持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俄朝长期战略合作基础之上。早在2023年,俄罗斯与朝鲜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条约明确指出,双方在安全、军事和经济方面要互相支持,确保一方遭遇外部压力或作战需求时,另一方提供实际帮助。 这意味着,不只是象征性的政治承诺,而是真正的实质支援。这份条约在2024年已经开始落实,从弹药运输到战术人员部署,都体现了条约条文背后的硬实力。 为什么朝鲜敢在这种高度敏感的国际局势中为俄罗斯提供如此大规模的援助?关键就在于朝鲜本身对西方的态度——它“不怕西方”。长期以来,朝鲜受到国际制裁和孤立,但这反而锻炼出它强大的抗制裁能力。 朝鲜几乎完全依赖自主军工体系,从炮弹到导弹都可以自给自足,并在长期封锁下形成了高效的生产和运输链条。 这使得它在面对国际压力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胆怯或犹豫。简言之,朝鲜有能力承受西方的制裁成本,而其他国家在类似情况下通常会退缩,因为谁都不愿意在经济和外交上承担高风险。 俄罗斯深知这一点,也因此对朝鲜高度倚重。普京与金正恩的互访频繁,双方不仅签署条约,还会一起参观朝鲜的军工企业,从导弹生产线到炮弹制造车间,无一不显示双方在军事和战略上的深度信任。 这种互动不是简单的象征性礼节,而是明确表明:只要俄罗斯在战场上需要,朝鲜就会“撑腰”。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即使愿意提供某种形式的支援,也会因为害怕西方制裁或政治压力而无法发挥实质作用。俄罗斯在战争中可以持续作战的秘密武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份独特的战略托底。 从战术层面来看,朝鲜的支援改变了前线局势。以炮兵消耗为例,俄军在过去一年中消耗的炮弹量极其巨大,若没有外部补给,很可能早就陷入弹药断档的被动局面。然而,朝鲜提供的1200万枚炮弹,使得俄罗斯能够维持持续火力压制,确保前线阵地稳定。 这不仅缓解了俄罗斯军工生产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乌军在局部战线的推进速度。再加上朝鲜派出的特战队和工程人员,俄罗斯可以在复杂地形中保持前线工事完整,减少人员伤亡,同时维持战术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这种支援具有战略象征意义。普京频繁与金正恩会晤,除了实际战术和物资层面,更是在向国际社会释放信号:俄罗斯背后还有可靠盟友,即使面对西方制裁和国际压力,也有“硬核支撑”。 这种信号对于外界观察者和潜在干预者都有震慑作用:任何试图阻止俄罗斯的行动,都必须考虑到朝鲜的存在及其抗制裁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外界总觉得俄罗斯“硬撑”下去,似乎拿不到更大筹码,却仍不肯轻易退场——因为它背后有一个几乎无可替代的战略伙伴。 当然,朝鲜的支援也有其局限性。虽然弹药数量庞大,但运输和供应链依然面临风险;人员支援虽多,但不能全面替代俄罗斯本土军力。 更关键的是,朝鲜提供援助的同时,也在观察国际舆论和西方态度,确保自己不陷入无法承受的外交风险中。 换句话说,俄罗斯能够持续作战,是双方互惠的结果:朝鲜用自身特有的抗制裁能力为俄罗斯托底,而俄罗斯则在战略上与朝鲜形成紧密联盟,保障朝鲜在国际事务中的相对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