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女知青张菊芬热恋时,男友哀求说:“你就把身子给我吧,我会对你负责!”谁料,发生关系不久,男友就抛弃了张菊芳,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位上海女知青张菊芬远赴黑龙江乡村,本以为找到了情感寄托,谁知男友的承诺“你就把身子给我吧,我会对你负责”竟成泡影,抛弃后她发现怀孕,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艰辛与考验?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城市青年响应号召,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张菊芬就是其中一员,她来自上海,在1969年被分配到黑龙江讷河地区。那时候,大家都带着热情出发,火车上挤满年轻人,行李简单,几件衣服加点书本。到了村里,住的是土炕,吃的是窝头,冬天零下三十度,劳动强度大,很多人思乡心切。张菊芬适应起来不容易,身体弱,农活重,但她坚持下来。同队的上海男青年常帮她,慢慢两人熟络起来。 1970年,两人关系近了。男青年说:“你就把身子给我吧,我会对你负责!”张菊芬同意了,以为这是真心。谁知发生关系后不久,男青年得到返城机会,就变了卦,临走塞给她五元钱,说“别来找我”,从此没了音讯。张菊芬几个月后发现怀孕,农村条件差,医疗少,她一个人扛着。 怀孕的事传开,村里人议论,干部批评影响形象,女伙伴疏远她。张菊芬压力大,差点想不开,被老村支书救下。这位老同志安排住处,让媳妇帮接生。1970年秋天,女儿在草屋出生,张菊芬给她起名淑凤,希望孩子有好命。 孩子生下来,张菊芬没法带回城,怕名声坏,也担心孩子遭歧视。她忍痛把女儿送给当地无子夫妇。离别时,她在襁褓上写下名字,盼女儿平安。后来几年,她偷偷回村看几次,有次被发现,对方警告别再来,她只好作罢。 返城后,张菊芬没结婚,一直工作到2005年因肝癌去世。临终还握着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女儿淑凤在养父母家长大,小时候听村里人说不是亲生的,她不爱听。十二岁时,听说生母回来看,她拒绝见面,没想到成永别。 淑凤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懂母亲的难处。从养母临终前给的襁褓,她开始寻亲。2010年,通过寻亲节目找到上海舅舅,才知母亲已故。舅舅说张菊芬一生未提这事,家人不知。 这种事在那年代不稀奇。知青政策鼓励扎根农村,但婚恋管得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就有数百女知青因非婚生育受处分,有人返城资格没了。男方多返城后没事,女方却承受生理心理双重伤。 政策上,一方面要青年传宗接代,另一方面又强调晚婚,实际操作中把婚恋政治化。像人民日报1970年5月14日文章,提倡知青晚婚,避免早婚影响集体。张菊芬没怨天尤人,继续为集体出力。返城后,她在上海工作,贡献力量。女儿淑凤也理解了,寻亲虽晚,但血脉相连。 知青一代的故事,现在看是宝贵财富。那时候,国家需要,大家就去,个人事放一边。张菊芬这样的人,多的是,他们的坚韧值得学。回想起来,男青年不负责,走了之,但张菊芬没倒下,养大孩子虽难,却给了出路。社会那时对未婚先孕宽容度低,压力大,但靠集体帮助渡过。 如今,时代变了,但知青精神还在。年轻人看这些事,能明白责任重要。情感要慎重,国家建设靠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