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突然宣布了自己的判断:中国不爱打仗,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把日子干好。 在一次公开访谈里,他把话挑明,中国没兴趣当老大,更在意能源、材料、芯片的稳定。 就说大家常听的中欧班列,它可不是简单的 “货运火车”。2024 年一年,从中国开出的班列里,有近一半拉的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这些 “赚钱的家伙”,还有不少是从欧洲拉回来的精密零件、化工材料。 比如从德国杜伊斯堡运回来的汽车轴承,直接送到中国的车企工厂;从波兰发过来的电子元件,转眼就变成了我们手里的家电配件。 这些班列跑起来,受益的不只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通过它卖到中国,农民收入涨了三成;匈牙利的红酒顺着铁路运进来,超市里多了更多选择。中国没在沿线建一个军营,没派一兵一卒,却靠着这些 “流动的贸易线”,把沿线几十个国家串成了利益共同体。 再看中国在海外的布局,跟美国到处建军事基地完全是两码事。在非洲刚果,中国企业不是去抢钴矿,而是跟当地政府合作建工厂,还修了从矿区到港口的铁路。 以前当地人只能靠卖矿石赚点小钱,现在不仅能拿到稳定工资,铁路通了之后,看病、上学都方便了不少。2024 年,这个项目给当地带来了 3 万个就业岗位,比美国在非洲某国的军事基地带来的影响实在多了。 在中东,美国还在靠航母和军事基地刷存在感,中国却在悄悄搞 “能源合作”。中沙合作的延布炼化厂,投资超 100 亿美元,把沙特的石油变成了成品油和化工产品。 沙特赚了钱,能建更多学校和医院;中国也拿到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不用怕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民生。 2024 年,中阿贸易额突破 5000 亿美元,其中能源合作占了大头,但这种合作没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也没引发任何冲突,就是单纯的 “互相帮忙、各取所需”。 芯片领域也是如此。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没喊着 “对抗”,而是闷头搞合作、做突破。中荷企业一起研发光刻胶,打破了日本的垄断; 中德合作建半导体工厂,让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2024 年,中国自己造的芯片在手机、家电里的占比提高了不少,进口芯片花的钱少了 18%,但跟欧洲、东南亚的技术合作反而多了三成 —不搞闭门造车,反而越发展越顺。 还有关键矿产,比如造新能源汽车需要的锂、钴,中国没像西方过去那样搞 “掠夺式开采”。在智利的盐湖,中国企业投资建了环保型的锂提取厂,不仅没破坏当地环境,还帮着修了学校、打了水井; 在印尼的镍矿产业园,引入了最先进的清洁技术,让印尼从只能卖矿石,变成了能生产电池原料的 “产业国”。这些合作,既让中国的供应链稳了,也让当地实实在在得了好处。 麦格雷戈看透了,中国所有的操作,核心都是 “不惹事、把自己的事做好”。能源稳定了,工厂就能不停工;材料自主了,不用看别人脸色;芯片能造了,电子产品就不会断供 , 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发展逻辑,跟霸权争夺没关系。 美国在全球有 750 个军事基地,二战后发动了上百次海外军事干预,可中国没在海外建一个军事基地,没主动挑起一次冲突。不是中国软弱,而是觉得打仗太费钱、太毁事,不如把钱花在建工厂、修铁路、搞技术上。

 
									 
									 
									 
									 
									 
									 
									![话说,这是真的吗?[哭哭]有没有山东的兄弟来说说?](http://image.uczzd.cn/15330723729560724537.jpg?id=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