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河南鹿邑,女子卖37箱白酒致银行卡被封!警方:“这是涉诈资金,依法冻结!”女子:“我正常卖酒,收款,这不是很正常的流程吗?为什么冻我的卡!我卖东西怎么知道他的钱“干净”不?”网友:这种事情屡次上演,难道就没办法了吗? 河南鹿邑的这位女子彻底懵了,刚把家里囤积的37箱白酒顺利卖掉,想着用这笔钱给孩子交学费,手机银行就弹出了账户冻结的提醒,卡里的近两万元货款一分都动不了。跑到银行打听才知道,账户是被警方依法冻结的,理由是收到了“涉诈资金”。 女子在当地开了家小超市,兼做烟酒零售,这次出手的37箱白酒是之前帮亲戚代存的,一直堆在仓库占地方。半个月前,一位自称做礼品生意的买家通过本地社群找到她,看过酒的品相和资质后,很爽快地敲定了价格,约定转账后送货。 交易全程没任何异常,买家甚至主动要了收据,怎么看都是笔再正常不过的生意。直到账户被冻,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可能卷入了陌生的麻烦里。 赶到辖区派出所时,她手里攥着进货凭证和交易记录,反复解释自己只是正常卖货,根本不知道钱的来路有问题。民警的回应很明确,冻结是银行与执法机关的联合行动,系统监测到她账户里的资金,流向与此前一起电信诈骗案的赃款高度重合,这种冻结是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常规操作。 民警还提到,类似的“被牵连”案例并不少见,有小商户收货款、有个人收房租,甚至有人收亲戚还款都遇到过,嫌疑人往往会通过正常交易把赃款“洗白”,不知情的普通人很容易成了中间环节。 女子的遭遇传到网上,立刻引发了大量讨论。有网友晒出自己的经历,去年卖二手家具收款后账户被冻,折腾了一个多月才解冻;还有人说朋友开餐馆,因为几笔大额餐费是赃款,不仅账户被封,还配合警方做了多次笔录。大家的疑问出奇一致:普通人做生意,怎么能分辨对方的钱干不干净?难道只能被动等着账户被冻吗? 其实警方和银行早有提醒,这类冻结并非“一刀切”,而是有迹可循的。那些单笔金额过大、短期内频繁收款、对方账户有异常交易记录的情况,更容易触发系统预警。像鹿邑这位女子,如果交易前留意下买家的转账账户是否为个人常用账户,或者在收到大额款项后及时与银行沟通核实,或许能降低风险。 万一真遇到账户被冻,也并非毫无办法。业内人士给出过明确的处理步骤,首先要在冻结界面找到冻结法院和联系电话,问清冻结原因、涉案金额和期限;接着准备好交易凭证、进货记录等能证明自身清白的材料,撰写复议申请书;最后通过邮政EMS将材料寄往办案法院,签收后及时跟进进度,正常情况下几天内就能有结果。这些步骤看着繁琐,却是证明交易合法性、快速解冻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反诈骗、反洗钱力度加大,金融系统的监控越来越严密,这既是为了拦截赃款,也难免会让少数合法交易者“躺枪”。但只要能提供完整的交易证据,证明自己并非故意参与非法活动,账户大多能顺利解冻,只是过程需要些耐心。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