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 巴西突然正式宣布了 10月29日,巴西正式宣布对中国、埃及、以色列生产或出口的无纺布开展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涵盖口罩、纸尿裤、汽车内饰、装修防潮布等多种用途的无纺布卷材及制成品,克重范围限定在7克—150克。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巴西首次针对中国纺织品出手。一个月前,巴西已对中国生产或出口的聚酯纤维织物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最高税率达4.81美元/公斤,此次针对无纺布的调查进一步凸显其针对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国,2023年该类产品出口量达138万吨,巴西市场对相关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的公告,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12月,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中国企业需在收到问卷后30天内,通过巴西SEI系统提交答复,问卷涉及生产、成本、销售等几十项关键数据,时间紧迫且要求严苛。若企业选择不应诉,将被按最高税率征税,可能面临订单丢失、客户流失的风险;即便应诉,也需应对资金周转压力增大、库存挤压等问题,而最终核定税率或在每千克0.69美元至4.81美元之间。 巴西在全球反倾销调查国家中排名第六,此前已在化学品、橡胶等领域对中国产品采取类似措施,本质是借贸易规则保护本国产业,对冲中国纺织品的价格优势。不过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方面已有成熟经验,例如2015年兴达公司联合多方打赢巴西钢帘线反倾销案,去年浙江多家无纺布企业抱团应诉并成功降低税率。当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抓紧这30天关键期,与专业律所合作、整理完善相关数据,同时联合行业协会抱团应诉,才能最大程度维护自身权益,守住巴西市场。 巴西接连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本质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源于产业规模与效率提升,而非所谓“倾销”。面对30天的紧迫期限,企业抱团应诉、依托专业力量才是破局关键。贸易公平需双向维护,巴西过度使用反倾销工具,既会推高本国市场成本,也可能引发贸易连锁反应,最终损害双方产业利益,唯有秉持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