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庞炳勋投敌叛国,砍下30多名八路军的头颅,67年后重见天日。2010年

蕊蕊聊过去 2025-10-30 18:55:49

1943年庞炳勋投敌叛国,砍下30多名八路军的头颅,67年后重见天日。2010年,河南省一处改造工程的施工地带,在挖掘作业时发现一口铡刀,后续就找到了沉眠在此67年的烈士遗骸,再度引出了庞炳勋投敌叛国的往事,其中故事属实让人感慨不已。 一把锈迹斑斑的铡刀,从河南老土里挖出来,刃口上那暗红印记,像在低语六十七年前的血债。谁料,这冷冰冰的农具,竟藏着三十多名八路军战士的冤魂,和一个国民党将领的叛国黑账。尘封往事破土而出,敲打着我们的心窝子:民族大义,到底值几分? 抗日烽火烧了八年,太行山那片热土,成了敌后战场的硬骨头。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早年跟着冯玉祥干,北伐中原大战都趟过,攒下些军功。他腿上旧伤,走路有点瘸,军里人背地里叫他“庞瘸子”。一九三八年沧县保卫战,他部守了七天七夜,挡住日军南下脚步。次年台儿庄战役,又死守高地,没让鬼子全线冲破。这些事儿,让他国民党圈里有点名气。可拉锯仗打久了,部队也瘦了,一九四二年起,他三次写信给蒋介石想退,统统没批。 一九四三年春天,日军憋不住劲儿,调五万兵马,对太行根据地来次大扫荡。山道弯弯,残雪没化干净,风卷土扬遮眼。庞炳勋部队在九连窑转移,撞上日军埋伏圈。枪声一响,队伍散了架,他身边只剩两个卫兵加儿子庞庆振,钻进个浅洞藏身。洞里潮湿发霉,干粮啃着都硬邦邦。几天后,孙殿英秘书带日军小队找上门,围住洞口喊话。庞炳勋走出去,双手举起,部队余部缴了械。他签了投降书,从此翻脸不认人。 投敌后,庞炳勋跟孙殿英搭伙,组了伪二十四集团军,在豫北帮日军站脚跟。伪军开始烧村子,抓游击队,昔日抗日队友,转眼成猎物。太行根据地警铃大作,八路军战士们加紧挪窝,山沟小路印满脚印,空气里硝烟味儿散不去。庞炳勋这步棋,走得太脏,丢了民族脊梁,也给根据地添了乱子。 一九四三年七月,伪军数百人,直奔林北县姚村。八路军太行第五军分区三十四团一排,加上林北县独立营部分同志,接情报后连夜赶到沙蒋村设伏。战士们埋在麦田里,夏夜蚊子嗡嗡,身上盖枯草,握着步枪守株待兔。情报漏了风,特务报信,伪军掉头包抄。凌晨枪焰闪,田埂上弹壳乱滚。四名同志当场牺牲,三十七人被围住,反绑双手押走。 路上,班长杨计来瞅准空子,挣断绳子跳下桥,滚进河沟顺水逃了命。剩下三十六名战士,押到李庄村一农院。七月十六日早,带到村东古井边。这井废弃多年,沿上长苔,绳桶烂散一地。伪军用铡刀处决他们,头颅砍下扔井里。整个过程从天亮到中午,井底堆满残躯,血水渗土。伪军填土封井,铡刀血块凝固,当地群众夜里偷埋了它。井从此叫“八路井”,成了大家暗中记挂的地方。 这事儿瞒了六十七年。二零一零年秋,林州市李庄村搞城中村改造,挖掘机刨土五米深,挖出一把大铡刀。锈得不成样,刃口有暗痕,不是普通农具。附近老人一看,眼圈红了,指着井位让继续挖。封土剥开,井底现白骨:十个头骨完整,四十多块腿骨碎片。专家鉴定,正是那些战士遗骸。现场安静下来,大家站那儿,胸口堵得慌。 庞炳勋这人,早年战绩不假,可投敌后干的那些缺德事儿,够钉耻辱柱的。他帮日军清剿根据地,害死多少抗日群众。抗战胜利,他转头投蒋介石,溜台湾跟孙连仲开饭馆,八十五岁悄没声儿走了,没留句悔过话。反观那些战士,大多连名都没记下,却用命守住了根据地,铺了胜利路。 李庄村如今变了样,新小区边立起纪念碑,碑上刻字,供人瞻仰。铡刀进了林州市博物馆,玻璃柜里陈列,提醒后辈别忘血债。党史办主任魏俊彦,把这事儿写进《侵华日军林州暴行录》,让真相传下去。我们党历来重历史教育,党员干部得从这儿学气节,牢牢记初心。 这段旧账翻出来,告诉大伙儿,英雄不是光看战场上砍了多少鬼子,得看民族关头站哪边。庞炳勋丢了节操,落得万人唾弃;战士们捐躯,换来太平盛世。新时代了,更得传红色基因,爱国主义得扎根心底。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