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署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他在信中写道:“润之兄,我本无颜向你提出任何请求,奈何家母年事已高,不得不开口请求润之兄为我照顾母亲。合肥得以解放,母亲尚在老家,请看在抗战时期我与贵军的情分上,烦请你帮我照顾一二。” 1949年夏,卫立煌趁李宗仁代理总统期间看守松懈,从南京逃往上海,再转香港寻求喘息。国民党特务很快追踪而来,他的行动空间越来越小。妻子韩权华随行,但家产被骗局卷走,两人典当贵重物品换取日常开销。合肥老家消息传来,安徽已于年初解放,85岁母亲仍独居村中,生活艰难。这位老人行动不便,靠侄子偶尔接济,粮食短缺让他忧心不已。 卫立煌回想抗战时与共产党军队的合作,那些并肩阻击日军的日子让他相信对方会顾及旧谊。但国民党势力残余可能株连家人,他决定写信求助。信件起草时,他先忆1938年延安之行,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和赠衣举动。然后直陈母亲处境,称呼“润之兄”,承认自己无颜开口,却因老人高龄不得不求。信中提到合肥解放后母亲留村,恳请基于抗战情分,帮忙安置衣食。落款署真名,他托可靠友人寄出,绕道澳门转北京。 信件抵达朱德手中,朱德读后权衡再三,转呈毛泽东。毛泽东批示将卫立煌列入战犯名单首位,以示保护。同时电令陈毅和粟裕派人接出老人,安置南京,提供医疗和住所。粟裕部属迅速行动,两日后抵达卫杨村。母亲起初警觉,但见信件副本后同意随队北上。到南京后,她住进干部招待所,享用热饭和药物调养。安置过程细致,陈毅亲派副手巡视,确保老人适应新环境。 回信很快寄到香港,母亲亲笔添注,报告身体渐安。卫立煌夫妇读信后,销毁旧件,避免特务察觉。国民党特务加紧监视,他外出时改走偏巷,自称小商以掩人耳目。这封信件成为转折,拉近了他与新中国的距离。他开始订阅大陆报纸,关注开国大典筹备。母亲每月家书如期,述说南京生活细节,如晨起散步和邻居相处。这让他在香港的日子稍得慰藉,也坚定了长远打算。 开国大典前夕,北京城热闹非凡,卫立煌在收音机旁听广播描述阅兵。母亲来信添注街头锣鼓声,他回信附上香港绸缎。国民党阻挠不断,蒋介石派人携金劝返台湾,他婉拒。高官厚禄无法动摇他的选择,抗战旧谊在信中重提,让他忆起共产党军队的纪律。 1954年,周恩来亲笔函件寄到香港,肯定卫立煌抗战功劳,邀请回国参与建设。蒋介石闻讯派特使许诺国防部长职位,他拒绝。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夫妇乘轮船经澳门抵广州,周恩来派员迎接。北上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忆延安旧事,安排他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他定居北京,参与军事咨询,撰写抗战回忆录。 母亲于1950年在南京逝世,周恩来主持葬礼,毛泽东派人致祭。卫立煌归国后南下合肥祭扫,焚香墓前。日常中,他常穿那件延安赠的中山装,出席会议。1960年1月,肺癌加重,他入协和医院治疗。毛泽东用薪水买鱼汤探视,拍肩安慰。1月17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周恩来主祭中山堂,骨灰安放八宝山,毛泽东题词追忆抗日贡献。

叼大全
抗日有功,辽沈更有功
老衲法号吹灯
向抗日英雄、七路半将军卫立煌致敬!
momo 回复 10-30 11:17
送了很多军火给八路军
小小峰 回复 10-30 14:43
仅从他不愿被光头裹挟去孤岛,就足已称得上七路半将军
乆亍
国民党高级将领里,对我党最有感情的一个是卫立煌将军,另一个是张治中将军。
司徒有虚名
[滑稽笑]要不是他在辽沈战役消积作战,我军也没赢得这么快!
抒晨之上
时间线有点看不太明白。
小贺
卫将军后人居住北京内城,国家多有照顾,也算是一生都有保障。
逸云
保护卫立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烈为国民党一号战犯,英明
用户14xxx81
卫将军对八路军的帮助是雪中送炭;对东北解放军的帮助是水中送船,而且是把国军的船拿来送给共产党!毛主席心知肚明他在国军中极其危险的境况,于是把他列为战犯中的重点人物。卫将军看了战犯名单后松了一口气,蒋委员长看后也松了一口气。[开怀大笑][开怀大笑][开怀大笑]
九天之上
我在这件事里面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朱德接到密信后,还向主席请示了,朱老总可以说是二号人物都不为过吧,在这件事上他应该有权限,但他还是去请示了主席,谨小慎微之极。
千山暮雪 回复 10-30 15:41
主要是没想到最好的办法
小不 回复 10-30 16:01
你是个杠精,信是写给毛主席的,你不问过他的意思,直接办??
用户10xxx59
好像这封信的抬头被小编改了吧,原来是写给朱总司令的,明天小编改个名称再发一次吧。
千山暮雪 回复 10-30 15:40
是写给朱老总的
龙潭.若水
向抗日英雄卫立煌将军致敬![祈祷][祈祷][祈祷]
小不
信是写给毛主席的,不问过他的意思你直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