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衰落始于大量印度人的引入。有人预测,用不了十年,印度裔将成为新加坡的主要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30 18:30:02

新加坡的衰落始于大量印度人的引入。有人预测,用不了十年,印度裔将成为新加坡的主要群体,而华人或将成为少数,这都怪新加坡领导人的目光短浅。   新加坡为了把自己打造成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眼瞅着本地年轻人不够用,就一门心思盯上了印度,全然没顾上这举动正把新加坡往人口结构颠覆的沟里带,衰落的苗头从大量印度人涌入那天起就藏不住了。 新加坡就那么点地盘,常住人口撑死了不到 600 万,2023 年才刚摸到 591 万的边,其中真正的本地居民也就 390 来万,想撑起金融科技这种需要大量高端人才的产业,本地年轻人的数量确实捉襟见肘,毕竟整个国家的劳动力里有 40% 都是非本地居民,缺口摆在那明晃晃的。 这时候领导人把主意打到印度头上,确实算 “精准”—— 印度有的是懂英语又会技术的工程师和金融从业者,刚好能填上新加坡的人才窟窿,可他们只算到了人才补给的账,没算人口结构的大账。 2005 年新加坡和印度签了人才引进协议,这算是正式打开了闸门,那移民流程松得简直像没设防,从工签到永居再到入籍几乎是一路绿灯,门槛低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怕印度精英不来。 政策一落地,印度裔的比例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2005 年之前还不足 2%,没几年就涨到 7.4%,现在更是飙到了 9.2%,成了新加坡第三大族群。 反观华人,虽然现在还占着 75% 的比例,但架不住印度裔的增长速度,照这势头算下去,十年内被反超变成少数群体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印度裔可不是零散分布,在金融、AI、软件这些高薪行业里扎得越来越深,甚至连新加坡第十大富豪 Raj Kumar 父子都是印度裔,主营地产和投资,可见他们在新加坡的经济版图里已经站稳了脚跟。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 2023 年的新加坡总统选举,印度裔的尚达曼以 70.4% 的绝对优势当选,要知道他祖上就是来自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这已经不是印度裔第一次在新加坡政坛崭露头角了。 而政治层面的变化,往往是人口结构变化的直接体现,当印度裔在政坛、经济领域都掌握了话语权,华人的生存空间只会被一步步挤压。 更别提新加坡政府还特意给印度裔打造了 “小印度” 这样的聚居区,等于人为地帮他们凝聚族群力量,这波操作简直是在给华人变少数铺路。 更让人头疼的是,大量印度人涌入还带来了社会稳定的隐患,2013 年小印度那场骚乱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后怕。 就因为一名印度籍劳工醉酒被巴士撞死,居然引发了 400 名南亚裔工人暴动,掀翻 16 辆警车、9 辆民防车辆,还烧了救护车和警车,导致 41 人受伤,其中 22 个是警员,这可是新加坡四十年一遇的骚乱。 最后抓了 27 个滋事者,24 个是印度裔,还遣返了 57 个参与骚乱的外籍客工,才算把事情压下去。可领导人似乎没从这事里吸取教训,依旧在松移民政策,仿佛忘了治安是一个国家衰落与否的基本盘。 后来新加坡政府总算有点后知后觉,搞了个 “公平考量框架”,要求企业优先雇本地人,还提高了本地员工的最低工资,想限制印度技术人员的签证发放。 可这时候已经晚了,之前几年印度科技公司每年能拿到 5000 到 10000 份工作许可,就算现在签证通过率降了,留在新加坡的印度技术人员还有近万人,而且他们早就在各行各业站稳了脚跟。 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的人都直言,新加坡这是意识到人口超载了才想收紧,但企业要么得花大价钱培训本地人,要么就得把业务迁走,等于给经济发展又挖了个坑,这都是当初政策太急功近利埋下的祸根。 说白了,新加坡领导人就是被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的名头迷了眼,只看到了印度人才的短期价值,没考虑长期的人口平衡和社会稳定。 现在印度裔在人口、经济、政治领域全面渗透,衰落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等到十年后印度裔真成了主要群体,华人沦为少数,再回头看当初的决策,恐怕只能剩下后悔了。 毕竟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人口结构,根基动摇了,再光鲜的金融科技中心招牌也撑不住衰落的大势。

0 阅读:61

评论列表

老强巴

老强巴

5
2025-10-30 18:46

五十年后整个地球都将是印度的

乡下老俵

乡下老俵

2
2025-10-30 19:42

十年后新加坡成了印度的一个邦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