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于敏难掩兴奋地对妻子道:“氢弹爆炸成功,咱买只烤鸭庆祝下!”妻子却无

科普的启示 2025-10-30 17:41:10

1967年,于敏难掩兴奋地对妻子道:“氢弹爆炸成功,咱买只烤鸭庆祝下!”妻子却无奈叹道:“氢弹爆炸和咱有啥关联,哪有钱买烤鸭哟。”于敏没言语,默默从衣兜掏出一沓钱递给妻子。时光流转,到2019年9月,这位一生低调奉献的丈夫,荣获了“共和国勋章”。 故事回溯到1961年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内,35岁的于敏被钱三强叫去,接下从原子核理论转向氢弹研制的任务。那时他已在原子核领域深耕十年,成果斐然,转身意味着从零开始。 实验室简陋,仅几台老式计算机和空白稿纸。美国氢弹之父断言中国二十年造不出氢弹,于敏却不信。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稿纸边缘满是演算痕迹,粉笔灰常沾衣袖,最紧张时连续工作36小时,冷馒头咸菜是夜宵。 家中,孙玉芹默默支持,虽不知丈夫具体工作,但从他日渐消瘦的脸庞和深夜归来的脚步声中,能感受到那份压力。她常在他深夜记录灵感时调暗台灯,清晨塞两个煮鸡蛋到他公文包。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于敏压力更大,氢弹原理突破迫在眉睫。他频繁往返北京和青海基地,有次在高原休克,抢救后才脱险,次日又回实验室。 1965年,于敏团队攻克热核材料自持燃烧关键理论,实验室沸腾,他却镇定地继续计算。1967年6月17日,新疆罗布泊氢弹爆炸成功。消息传到北京时,于敏正在讲课,他平静听完汇报,继续写公式,手微微颤抖。 当晚,他绕到全聚德,用肉票买了只烤鸭带回家。饭桌上,孙玉芹将最嫩的鸭肉夹到他碗里,孩子们好奇询问,他只是微笑。此后数十年,于敏谦逊低调,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他说荣誉属于团队。晚年他常念叨对妻子的愧疚。 2019年1月,于敏离世。整理遗物时,家人在他书桌抽屉发现泛黄稿纸,写满公式,最上面是张便条:“今日购烤鸭一只,花费三元五角。”旁边压着一朵干枯的玉兰花。这只烤鸭,成为于敏传奇一生中最温暖的注脚。

0 阅读:3
科普的启示

科普的启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