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天天说美元收割全世界,伊朗今天告诉你,什么才叫收割。2025年,伊朗经济深陷

未央秘史 2025-10-30 16:48:34

大家天天说美元收割全世界,伊朗今天告诉你,什么才叫收割。2025年,伊朗经济深陷恶性通胀泥潭。截至9月底,美元兑伊朗里亚尔汇率飙升至1:115万,较年初的80万:1和2010年的1万:1,呈现断崖式贬值。民众日常交易被迫携带成捆现金,商品标价动辄百万亿,市场效率几近瘫痪。 民间先受不了这种麻烦,自发搞起了“去零运动”,直接把里亚尔面值抹掉四个零,用“土曼”记账,相当于大家集体默认“这四个零没用了”,倒逼官方在10月初跟进批准货币改革,嘴上说着是“技术性修复”,实则就是对经济失序的无奈妥协。 毕竟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万元户”,听起来财富缩水得厉害,可实际能买到的东西一点没多,这种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也就只能骗骗自己。 要说这种货币去零的操作,伊朗可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委内瑞拉早就把这条路走烂了。 从2007年到2021年,委内瑞拉三次发行新版货币,累计去掉了14个零,最夸张的时候旧版100万玻利瓦尔只能兑换25美分,新版货币刚出来没几天,物价又跟着涨,到最后老百姓还是得扛着钱袋子购物。 伊朗现在走的路,和委内瑞拉如出一辙,以为删掉几个零就能稳住通胀,却忘了货币的核心是信誉,而信誉从来不是靠数字游戏建立的。 就像议员侯赛因・萨姆萨米说的,货币得有实际价值支撑,物价天天涨,购买力天天降,光靠删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就像给一个重病的人贴创可贴,看着伤口被盖住了,病根却一点没除。 伊朗经济的系统性崩溃,早就埋下了伏笔,外部制裁顶多是推波助澜,真正压垮骆驼的还是内生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作为石油储量全球第四的国家,伊朗把鸡蛋全放在了石油这个篮子里,石油出口一度占总出口额的一半,可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后,制裁收紧让石油出口额大幅缩水,现在占比已降到三分之一左右。 更离谱的是,石油带来的财富并没惠及普通民众,而是被革命卫队掌控的商业帝国垄断,他们旗下有石化企业、建筑公司甚至汽车制造厂,年入千亿却不用交税,相当于国家的经济命脉被少数特权阶层攥在手里,政府税收自然捉襟见肘。 2025年全年税收预计才128亿美元,占GDP比重不足2.5%,连维持基本运转的资金都凑不齐,只能靠印钱填补财政赤字,2024年财政赤字就占了GDP的3%,印钞机不停转,通胀怎么可能不飙升。 政策的反复摇摆更是让经济雪上加霜,伊核协议的签订又退出,制裁的收紧又放松,让国内外企业都不敢轻易投资。 伊朗全经济行业综合采购经理指数已经连续18个月处于不景气区间,新客户订单连续19个月下降,原材料库存也降了13个月,企业要么停止招聘要么裁员,就业市场一片惨淡。 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制约,伊朗四分之一国土是盐漠,人均耕地只有0.19公顷,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2024年农产品进口额达174亿美元,农业逆差高达110亿美元。 工业方面更惨,炼油厂生产一升汽油需要0.7升水,可全国年缺水38亿立方米,工厂经常因为缺水停电,23个省平均每天停电8小时,中小企业倒闭率超过19%,工业和农业部门2025年一季度分别下滑1.7%和2.7%,GDP也同比萎缩0.1%,整个经济体系陷入了“供给不足—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死循环。 被踢出SWIFT结算体系后,伊朗企业没法正常进行国际转账,石油出口只能靠革命卫队的地下网络转售,虽然每天还能出口170万桶左右,但价格被压得极低,赚来的外汇少得可怜。 更讽刺的是,制裁越严,革命卫队的走私生意越红火,他们夹带香烟、食品、电子产品在国内高价出售,反而成了制裁中的“受益者”,而普通民众却要为这一切买单,约1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医生月薪折合人民币才2300元,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这种情况下,货币改革只能是无奈的“遮羞布”,毕竟当政府既解决不了经济结构失衡,又管不住货币滥发,还没法改善民生时,除了删掉几个零,似乎也没别的办法能摆出台面了。 信用货币的本质是国家信用的背书,需要可交易的社会财富作为支撑,而伊朗现在的情况是,可交易财富持续缩水,政府信用不断透支,货币自然会持续贬值。 删掉四个零并没有改变里亚尔背后缺乏财富支撑的事实,就像把一件破旧的衣服改小了一号,穿起来还是不合身。 伊朗的困境其实给所有资源依赖型国家提了个醒,地下的石油宝藏如果不能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反而会成为特权阶层的“提款机”,最终只会拖垮整个国家的经济。 当货币改革沦为数字游戏,当财政枯竭到难以维持基本运转,所谓的经济复苏,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