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军政府敢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

桑代克 2025-10-30 12:21:14

尼日尔军政府敢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先看法国那堆铀矿,这可是尼日尔憋了半个多世纪的火气。从 1968 年法国公司开始在阿尔利特镇挖铀矿起,尼日尔就成了欧洲的“能源耗材”。这国家铀矿储量高达42万吨,占世界第五,每年给欧盟送 3000吨铀,撑起13个欧盟国家103座核反应堆,光法国三分之一的电灯都靠这些铀矿点亮。 可好处全被法国人赚走了,2013年法国阿海珐公司光铀收入就有125亿美元,几乎是当年尼日尔GDP的两倍,而尼日尔自己分到的利润少得可怜,铀矿占出口70% 却只贡献5% 的GDP。1700万尼日尔人里六成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90%的人用不上电,自家的资源养肥了外人,还把土地水源全污染了,那些有毒的矿渣水要几百万年才能净化,这冤屈换谁都得闹翻天。 2023年政变后军政府直接发难,2024年6月干脆吊销法国欧安诺公司的开采许可证,法军都没敢真动手,毕竟真把尼日尔惹急了,欧洲冬天都得冻着,这就是军政府算准的“软肋”。 再看中国油企那摊子事,2003年西方公司嫌没利润跑路后,中国接手搞油气合作,前前后后砸了46亿美元,建了阿加德姆油田、2000公里的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还有津德尔炼油厂,把尼日尔90%的石油出口通道都搭起来了。 可军政府2023年上台后立马变卦,先是要求原油分成从15%翻倍到30%,又以税务问题要追缴1.3亿美元,2024年借了中国4亿美元预付款还不上,转年就拿“高管薪资高”当由头,把三名中国高管赶出境,查封炼油厂账户。这哪是翻脸,分明是看准了中国不会轻易撤资,这条输油管道是中国在西非的能源通道之一,真闹僵了双方都有损失,军政府就是吃定了这种“利益绑定”,才敢用强硬手段变相要好处。 至于澳洲金矿,本质上是搭了这波“资源主权觉醒”的顺风车。尼日尔心里门儿清,现在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正热,墨西哥把赣锋锂业的锂矿特许权说取消就取消,智利逼着天齐锂业参股的公司跟国企搞合营,连玻利维亚都在撺掇建“锂欧佩克”。 既然这些国家能靠资源卡脖子要利益,尼日尔没理由放着金矿不利用。澳洲公司在当地开采多年,利润大头全流回国内,给尼日尔留下的除了矿坑没多少实在好处,军政府收归国有既能赚民众好感,又能拿着矿权跟澳洲讨价还价,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这种手段能否真正带来发展,是另一个问题。铀矿开采得靠精密设备,炼油得有技术工人,这些过去全是法国人和中国人在操盘,现在把人赶走了,自己连基本的维护都搞不定。就算把资源攥在手里,没钱升级设备、没技术提炼加工,最后还是只能卖原矿,赚的钱未必比合作时多。 更要命的是,这种“翻脸不认人”的操作会吓跑其他投资者,本来就没人愿意来沙漠里搞建设,这下更没人敢投钱,长期来看反而断了发展的路子。 这事儿对中国也是个提醒,得好好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中石油在尼日尔砸了几十亿建的管道和炼油厂,说被查封就被查封,高管说赶就赶,这种风险必须提前设防。像赣锋锂业在墨西哥吃了亏后,就赶紧开发其他项目搞多元化布局,这招值得学。 而且得把功课做在前面,不仅要吃透当地的法律政策,还要多搞本地化,比如提高当地员工比例、修学校建医院,跟民众处好关系,别给人留下“只赚不花”的话柄。遇到纠纷也不能软,该走国际仲裁就走,像天齐锂业在智利那样积极维权,同时也得跟当地政府保持沟通,找到利益平衡点。毕竟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为了共赢,不是当冤大头,该争取的权益必须攥紧,这样才能在海外扎稳脚跟。

0 阅读:0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