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说了实话,二战胜利跟法国没什么关系,法国是最先投降的,我是真搞不懂,一个在二战中最先投降的国家,现在还好意思在联合国当五常?德国人打过来才一个多月,法国就举白旗了,这战斗力简直没眼看。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起西线攻势,绕过法国耗费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直插法国腹地,而到了6月22日,仅仅43天,法国就举着白旗签署了停战协定,这样的溃败速度在主要参战国中绝无仅有。 要知道,当时法国号称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总兵力达到104个师,配备3400余辆坦克和2000多架飞机,纸面实力和德军不相上下,甚至在装甲和火炮口径上还有优势,可就是这样一支看似强悍的军队,在德军的闪电战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马奇诺防线被法国人吹成“万无一失”的坚固屏障,里面堡垒林立,还有地下铁道和生活设施,结果德军根本没正面硬刚,从阿登山区轻松突破,让这条耗费无数资源的防线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话。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法国的表现更是让人跌破眼镜,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包围,英国发起“发电机行动”撤退,最终撤走了33.8万多人,其中法国士兵只有8万左右,大部分法军要么被德军俘虏,要么选择就地投降。 更讽刺的是,在撤退过程中,英军一开始还拒绝法军登上撤退船只,直到法国总理雷诺强烈抗议,丘吉尔才勉强同意,而那些没能撤走的法军,很快就成了德军的阶下囚。 投降后的法国更是彻底沦为纳粹的帮凶,贝当组建的维希伪政府完全依附德国,不仅将五分之三的领土拱手让给德国“临时占领”,还要支付巨额军费,甚至协助德军迫害犹太人。 曾任维希伪政府波尔多省政府秘书长的莫里斯・帕蓬,亲手签署命令,将1690名犹太人(其中包括223名儿童)送入集中营,这些人最终无一生还,而他战后却摇身一变成了法国的高官,直到多年后才被追责判刑。 这样的行为哪里还有一点战胜国的样子,分明就是轴心国的附庸,所谓的“自由法国”,其实影响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1940年6月戴高乐逃到英国后组建自由法国时,最初追随者寥寥无几,到7月底也只有7000多人志愿参军,连一支像样的部队都算不上。 虽然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自由法国军队规模扩张到130万,参与了诺曼底登陆和巴黎解放等战役,但这都是后期盟军扶持的结果,而且在整个二战期间,自由法国的军事贡献和英美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要知道,当时全球除了英国,几乎所有国家都承认维希法国为合法政府,自由法国只是一个流亡政权,其作战范围主要局限在北非和法国本土,不像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付出百万伤亡扭转战局,也不像中国坚持八年抗战牵制大量日军,更不像英美主导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说穿了,自由法国的抵抗更像是一种姿态,其实际作用更多是为法国战后争取政治资本,而非真正改变了二战的走向。 法国能挤进联合国五常,根本不是因为二战中的战功,而是英美苏政治博弈的结果。 当时英国为了在欧洲大陆扶持一个盟友制约德国和苏联,美国则希望通过法国扩大在西欧的影响力,苏联也默认了这一安排,毕竟法国在战前是殖民大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即便二战中表现拉胯,其底子还在。 但这样的安排显然并不合理,对比其他五常国家,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牵制了日军大部分兵力,付出了3500万人员伤亡的代价。 苏联在东线战场浴血奋战,歼灭了德军70%以上的有生力量,是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支援盟国,参与诺曼底登陆和太平洋战场,为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和军事支持。 英国则自始至终坚持抵抗,从未投降,而法国呢,不仅早早投降,还助纣为虐,战后却凭借政治运作坐上了五常宝座,这本身就是对二战胜利的一种亵渎。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便到了现在,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也没能撑起五常的地位。 虽然如今法国军火出口全球第二,2024年出口额达180亿美元,向中东和印度大量出售“阵风”战斗机等装备,但这更多是经济利益驱动,而非真正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 在国际冲突中,法国往往缺乏独立主导的能力,要么跟在美国身后摇旗呐喊,要么依赖欧盟集体行动,其所谓的“大国担当”更多停留在口头层面。 回顾历史,法国在二战中既没有坚守国土的勇气,也没有抵抗侵略的决心,43天就放弃抵抗,还协助纳粹迫害无辜民众,这样的国家能成为联合国五常,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所谓的“战胜国”身份,更像是捡来的便宜,若论真实贡献,法国远不如那些在二战中坚持抵抗、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这样的席位与其说是荣誉,不如说是历史留下的一个尴尬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