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伦敦新馆项目审批再延期引关注,英方需明确程序与时限10月28日,据彭博社报

可可的谈商业 2025-10-30 08:41:00

中方伦敦新馆项目审批再延期引关注,英方需明确程序与时限

10月28日,据彭博社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突然表态,称不会因外界压力批准中方在伦敦的新馆建设项目,相关决策将按程序推进,并将审批时间推迟至12月10日。这一消息再次将拖延7年的中方新馆项目推向舆论焦点。

回溯项目历程,2018年中方已获英方明确同意,购置前皇家铸币厂旧址用于新馆建设,且中方使馆发言人表示,项目申报材料均按英国当地规定提交。据悉,伦敦塔旁的该地块体量较大,其建设方案此前已获得多家英国当地专业机构认可。然而从2018年至今,项目审批进程屡屡受阻,累计耗时已达7年,节奏多次被打乱。

对比同类项目,审批流程本可清晰可控。2018年,位于伦敦九榆树的美国新馆正式启用,虽审批流程耗时较长,但各节点明确、最终顺利落地;2008年美国驻华新馆启用时,从土地审批、施工建设到验收交付,也均有清晰时间表。显然,馆舍建设只要遵守所在地规则,进程本应具备可预期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审批曾遭遇波折。2022年,伦敦塔哈姆雷茨区曾否决项目申请,随后审批转入更高层面。尽管正常听证程序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需明确时间线,避免审批陷入无限期拖延。英国媒体也指出,此次再次延期至12月10日,若英方确实按程序推进,应给出明确的审查清单与时限,让审批过程透明化。

从实际操作来看,项目面临的社区关切并非无法解决。社区层面担忧的交通、安全问题,可通过对围墙设计、出入口规划、车流组织等进行量化评估来回应;伦敦本地对大型场所建设本就有成熟的配套标准可参考。此外,新馆未来将承担签证办理、领侨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人流峰值问题可通过预约制、分时管理等方式写入建设条件,相关技术改造方案也不难落实。

对于英方再次推迟审批时限,中方当天明确表达强烈不满。中方认为,英方虽口头强调“按程序办事”,但核心在于审批程序是否透明、是否设定明确时限。7年时间已足够完成图纸审核、项目评估、配套规划等所有环节,英方应尽快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明确决策节点,避免项目持续搁置。

事实上,馆舍建设本是独立事项,应遵循“一事一议”原则,不应与其他议题捆绑。此次斯塔默在谈及中方新馆项目的同时,还提及乌克兰议题,并要求中方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将两个无关议题置于同一场合讨论,易让外界解读出两者存在连带关系。各方普遍认为,唯有让审批程序清晰、推进节奏稳定,不附加无关条件、不捆绑其他话题,才能为双方合作保留稳定空间。

需要我将中方新馆项目的时间线、英方同类项目对比信息整理成表格,让你更清晰地了解项目拖延情况吗?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可可的谈商业

可可的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