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月造出坚韧的“中国腿”!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韩福生,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

科海群星谱 2025-10-29 22:56:00

为探月造出坚韧的“中国腿”!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韩福生,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的研究员,尽管已满头白发,却依然透着一股年轻人意气风发的劲头,“古稀之年”这个词在他身上,仿佛失去了常规的刻度。 回顾他的研究生涯,都与一种特殊的材料相关联,那就是“嫦娥钢”。 将时钟拨回2006年。 彼时,中国的探月工程已经进入“落”的工程阶段。如何完成我国第一次地外天体软着陆,让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落得稳、站得牢”,就要为航天器装上具有缓冲功能的“腿”,而“腿”的核心就是强韧性、吸能性兼备的缓冲材料。 “这种材料,最特殊的性能要求是延伸率要达到70%以上,刚听到时觉得非常意外,”韩福生如是说。为了获得具备这种奇特延性的材料,他带领团队从基础研究的源头出发,依据固体所在金属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通过理论分析、文献调研和反复实验,终于创制出嫦娥三号需要的这种特殊材料。由于它源于嫦娥三号,用于嫦娥三号,所以把它命名为“嫦娥钢”。 嫦娥钢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高强韧、高吸能材料,其拉伸长度最高可达自身长度的80%-110%,性能远超常规金属,完美解决了探测器着陆缓冲机构的核心材料问题。除了满足航天器的性能指标要求外,还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在强制性检验中的拉伸曲线,十个产品的十条线几乎完全重合,就像一条线一样,”韩福生表示。 “从地面到月球,航天器飞行38万公里,最后一步“落”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嫦娥钢缓冲元件失效,就有可能造成航天器上搭载的精密仪器被破坏,整个探月任务就无法完成。令人欣慰的是,嫦娥钢缓冲元件表现正常,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韩福生娓娓道来。

0 阅读:7
科海群星谱

科海群星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