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了!”江西景德镇,一女子看到金价上涨,将戴了20年的手镯送到金店回收,结果老板剪开手镯后,两人同时傻眼了,手镯不但是空心的,里面竟然还填满了沙子,女子一气之下跑去找当初打金的店家。 那位顾客的手镯戴了少说也有二十年,最近看金价蹭蹭往上涨,就动了卖掉的心思。回收店的毕老板回忆,当时一剪刀下去,大家都愣住了,里面根本不是实心儿的,而是包满了铁砂,掂量着得有七八克重。女子当场气得不行,攥着被剪开的手镯和漏出来的铁砂就要去找当年打金的店家讨说法,可人家早就不认这笔账了。这种掺了沙子的金镯子还真不是孤例,另一位江西女子的遭遇更离谱,她那只戴了十五年的空心金镯,五十克的重量里头沙子就占了三十克,倒掉沙子就剩下薄薄两层皮。 光谱仪这类检测工具只能测个表面,东西不剪开,你可能一辈子都发现不了里头有猫腻。这种掺假手段着实让普通人防不胜防,商家为了牟利,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黄金回收这潭水,深着呢。除了这种在重量上做文章的,还有不少暗藏的套路。有些回收店玩的是“鬼秤”的把戏,一个大学生卖戒指,称重时还是2.86克,火烧之后再一称,莫名其妙就变成了2.3克。行内人清楚,黄金过火损耗顶多0.1克以内,动辄少掉一克以上,秤肯定有问题。还有商家先用高于市场行情的虚价把你吸引过去,等验金的时候,要么悄悄抹点东西让金子过火后发黑,借口纯度不够要打折,要么就编出各种杂质费、手续费的名目来压价。扬州市消协就专门提醒过,得小心“八两秤”、“扣杂质”、“王水偷金”这些坑。 眼看着金价走高,想把手里的黄金变现,找个靠谱的渠道太关键了。优先考虑那些正规的、有口碑的黄金回收机构,比如一些有回购业务的大品牌金店或者银行。去之前最好心里有个底,了解一下当天国际金价的大概走势,要是对方报价高得离谱,反而得多留个心眼,那很可能就是个诱饵。交易时,眼睛得盯着商家检测和称重的全过程,弄明白有没有其他费用。像身份证大约6.6克重,找个手边有谱的东西预先核对一下秤的准确性,也能帮上忙。当初买黄金的发票、证书这些凭证,最好也都妥善留着,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那位景德镇女子二十年前打金镯子时,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信誓旦旦的承诺会变成一捧沙子。黄金承载着的是信任和情感,这些掺杂使假的行为,磨损的不仅是黄金的重量,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诚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