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那边在看到安世中国宣布:给中国员工正常发放工资,不许接受荷兰那边管理后,他们

纸上点将 2025-10-29 22:18:13

荷兰那边在看到安世中国宣布:给中国员工正常发放工资,不许接受荷兰那边管理后,他们立马宣布:他们会给中国这边的员工正常发放工资的。 安世半导体作为一家专注功率器件和分立器件的制造商,总部设在荷兰奈梅亨,早年源于恩智浦半导体部门,2019年被中国闻泰科技全资收购后,迅速扩展产能。中国工厂主要集中在东莞,员工超过1万人,负责芯片封装测试环节,年输出占公司总产能的70%以上。这家企业看似平凡,却支撑着全球汽车和消费电子的底层硬件供应。2025年上半年,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启动审查,焦点直指安世可能将核心技术转移至中国,威胁欧洲半导体自主性。9月30日,荷兰政府援引《商品供应法》,下达大臣令和法院裁决,对安世全球30个实体实施资产冻结,总额达147亿元人民币,同时禁止知识产权调整和业务变更。这一步直接切断了资金和技术通道,旨在通过经济压力迫使中方让步。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企业法庭进一步裁定,暂停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职务,并将股份托管至第三方。荷兰方面强调,此举是为纠正公司治理缺陷,维护国家安全,但这也暴露了欧洲对中资企业渗透的深层焦虑。事件爆发后,闻泰科技股价一度停牌,市场担忧供应链中断。 中国商务部迅速反制。10月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分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组件和子组件,涵盖功率半导体产品。这项措施针对荷兰接管行为,旨在保护本土产业和技术出口。安世中国工厂随之调整运营,强调遵守国内法规,继续推进本地化生产。10月12日,闻泰科技复牌后发布声明,谴责荷兰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发声,称将持续关注事态,通过合法渠道向国际社会表达关切。这场博弈迅速从企业层面升级至政府间,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公开表示,将在数日内与中国官员会晤,寻求化解僵局。双方行动虽迅猛,却也凸显了半导体产业的脆弱性:上游设计虽高端,下游封装测试却高度依赖中国产能,一旦断链,汽车行业将首当其冲。 10月16日,安世荷兰总部首席法务办公室发出内部邮件,标题为“全球法律更新:可信沟通”,通知中国员工系统访问权限受限,并暗示薪资发放可能中断。这封邮件迅速在员工中引发震荡,荷兰方面试图通过技术壁垒巩固控制。次日,10月17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信,直击要害。信中明确,安世国内公司是独立经营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公司意志。高管对本公司承担忠实勤勉义务,员工劳动关系全部转向国内实体。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将由安世国内公司发放,而非荷兰主体。公司强调,不会允许外部力量影响运营或损害员工利益,并设立专人渠道处理员工疑虑。这份声明本质上是宣布独立运营,拒绝接受荷兰总部任何指令,包括系统权限变更。公开信一出,迅速传遍行业圈,标志着中国工厂从附属转向自主,体现了本土企业在逆境中的韧性。 荷兰总部反应迅捷。10月19日,安世半导体荷兰方面通过官网和媒体澄清,任何关于停发中国员工工资的说法均为不实且误导性,已报告给政府当局。公司重申,对中国员工和客户的承诺不变,员工仍可正常访问公司平台,并领取薪资。这番回应几乎是针对安世中国声明的直接回击,试图稳住内部人心和外部客户。路透社报道显示,荷兰澄清后,强调将致力于全球统一管理,但也承认事件已报告当局,可能涉及进一步法律程序。10月20日,荷兰经济部长再次表态,预计很快与中国政府对话,讨论安世僵局解决方案。这一系列动作显示,荷兰虽冻结资产,却不愿彻底撕破脸面,担心激化矛盾导致更大损失。双方在薪资问题上的针锋相对,表面看是员工权益之争,实则考验谁能掌控人力资源和运营权限。 事件影响迅速外溢至供应链。安世产品主要供应汽车领域,如功率MOSFET和二极管,全球年出货量达万亿颗级别。中国工厂封装测试环节占比高,一旦独立,可能导致欧洲工厂产能不足。德国大众汽车已表示,有替代供应商可填补缺口,但谈判仍在进行中。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安世中国已恢复对国内客户的供货,但需以人民币结算,而非以往美元,这进一步强化了本土化导向。荷兰安世警告,中国工厂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隐患,但未提供具体证据。全球客户如汽车厂商开始分散订单,部分转向台湾或韩国供应商。10月23日,德国之声报道,安世中国子公司管理层通知员工,无视海外指令,进一步加剧控制权争议。中国半导体协会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强调合法合规运营。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