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印度突然宣布了! 10月28日有消息称,印度炼油厂正准备停止通过贸易商采购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财政部10月23日将这两家俄油巨头列入制裁黑名单。 俄罗斯原油在印度进口中的占比已从三年前的3%飙升至2024年的38%,增长势头迅猛。印度最大私营炼油商信实工业作为主要买家,也传出将大幅削减甚至停止进口这两家企业原油的消息。 缩减采购必然倒逼印度寻找替代油源,成本与产能压力随即显现。此前印度采购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能享每桶3-5美元折扣,2024-2025财年仅这一项就节省约45亿美元,转购其他原油的溢价成本显而易见。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原油多为高硫原油,印度炼厂已针对性完成设备改造,换油源不仅需重新调整设备,产能还会受冲击——印度Nayara Energy炼厂就曾因俄油进口量骤降,产能利用率被迫维持在75%。 但印度未必会真正与俄油“切割”。业内早有“潜规则”:炼厂可通过“影子船队”运输或第三方中间商采购,即便要支付每吨15美元的油轮溢价,仍比买其他原油划算,这种迂回方式能巧妙避开制裁。 印度妥协的核心是迫于美国贸易威慑。美国吸纳了印度18%的出口货物,电子设备、珠宝等主力品类对美依赖度极高。 虽无官方证实美国威胁将对印出口关税提至50%,但美国此前已对印度钢铁、铝产品加征25%关税,且曾计划实施26%“对等关税”,智库测算此类关税落地将导致印度对美出口减少300亿至33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0.8%-0.9%,这样的冲击印度难以承受。 反观中俄能源贸易,抗风险能力截然不同。俄罗斯副总理2024年透露,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占比已达92% ,能源交易基本摆脱美元依赖,即便面临制裁,合作也能稳定推进,不会陷入印度式被动。 对俄罗斯而言,印度是重要市场,其亟需通过能源出口换汇采购高端芯片、先进设备等,因此更愿以灵活方式维持出口而非产生摩擦。而印度民众已尝到苦果,近期汽油零售价已出现上涨,成本正传导至终端。 我看吧,这场博弈没有真正赢家:美国虽达成短期目的,却未切断俄油流向; 印度表面妥协,仍要承担成本与产能压力; 俄罗斯保住部分市场,却需依赖复杂贸易链条推高出口成本。 各方精打细算的平衡背后,最终代价往往由普通消费者埋单。 各位老铁你们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