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29 11:40:50

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 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事件的核心矛盾始于 2025 年 9 月 28 日。 荷兰政府以 “供应链安全审查” 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发起资产核查,随后通过司法程序将闻泰科技持有的安世股权交由荷兰信托机构托管,同时要求更换中国籍高管团队。 荷兰试图通过控制总部股权与管理权限,主导这家全球车规级芯片巨头的供货决策。 但荷兰的决策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安世半导体 70% 以上的封装测试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基地,德国汉堡工厂生产的晶圆必须运至中国加工才能形成成品芯片。 作为全球功率器件行业前三强,安世占据全球 9.4% 的车规级芯片市场份额,欧洲 40% 的汽车芯片依赖其供应,大众、宝马等车企每辆车需搭载超 1000 颗安世芯片。 这种 “欧洲设计、中国制造” 的产业格局,让股权控制沦为表面文章。 10 月 5 日起,安世中国区以 “合规审查” 为由暂停对欧洲的直接供货。 连锁反应在欧洲汽车业迅速蔓延:德国博世纽伦堡工厂因缺功率芯片停工,特斯拉柏林工厂调整 Model 3 生产计划,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测算,若供货中断持续一个月,欧洲汽车产量将下降 15%,损失超百亿欧元。 10 月 18 日,宝马、大众联合致信欧盟委员会,要求介入协调供应链问题。 中方的应对始终围绕产能优势展开。 安世中国东莞工厂同步启动产能优化,联合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本土企业,实现封装测试环节的全面替代。 截至 10 月 24 日,东莞工厂订单已排至 2026 年 1 月,80% 来自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本土车企,国内供应链的承接能力完全消化了原有产能。 荷兰总部虽持有股权,却因缺乏生产能力无法向欧洲客户交付订单,陷入实质性空转。 战略资源管控成为重要支撑。 早在 2025 年 5 月,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已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专项行动,针对镓、锗、中重稀土等实施全链条管控。 10 月中旬,相关管控措施进一步细化,通过延长审批周期、强化溯源管理,有效规范了战略资源出口秩序。 这一调整直接影响全球半导体材料供应,阿斯麦光刻机生产所需的重晶石等辅料出现供应紧张,荷兰半导体产业面临连锁压力。 10 月 25 日,安世中国公布的复供方案,本质是对产业链话语权的重新界定。 新签署的供应协议明确,欧洲客户需直接与安世中国对接订单,荷兰总部仅保留技术授权角色,无权干涉生产与交付安排。 这一模式打破了 “股权决定运营权” 的传统认知,凸显了制造基地的实际控制权。 人民币结算的落地具备扎实基础。 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覆盖 189 个国家和地区,安世中国凭借 80% 的产能占比,具备推动结算货币调整的实力。 德国商会数据显示,已有 12 家欧洲车企在中国开立人民币账户,用于芯片采购结算,这种商业选择客观上促进了货币结算多元化。 国内优先的供货原则则强化了供应链韧性。 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已与安世中国签订长期供货协议,明确国内订单的优先级。 闻泰科技同时联合华润微、士兰微加速中低压 MOSFET 量产,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周期缩短至 3 年,从根本上降低对外依赖。 这种 “产能保障 + 技术替代” 的双轨策略,构建起更安全的产业生态。 最新动态显示,10 月 27 日安世中国已向宝马慕尼黑工厂交付首批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芯片订单。 荷兰经济大臣在公开声明中表示,认可 “企业根据产能布局决定运营模式”,暗示接受现有产业格局。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则宣布,将于 11 月召开紧急会议,评估建立区域芯片供应体系的可行性。 这场博弈揭示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层逻辑:制造能力才是话语权的核心。 荷兰试图以股权控制产业链的尝试,因缺乏生产端支撑难以落地。 中国半导体产业则通过产能整合、技术攻关、资源管控,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未来挑战依然存在,欧洲车企可能加速寻找替代供应商,美国也可能强化技术封锁。 但正如国内封测产业订单暴增 30% 所显示的,压力正倒逼产业升级。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中,掌握制造能力、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市场主体,终将获得更稳固的发展地位。 信源:断供19天,中国恢复安世供货,不卖给国外,并且只收人民币——医学科普汇

0 阅读:107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