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解决欧盟稀土荒,马克龙威胁启动贸易“核选项”。当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时候,西

义气先义 2025-10-28 21:27:07

中国不解决欧盟稀土荒,马克龙威胁启动贸易“核选项”。当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时候,西方开始气急败坏跳脚了。 稀土这玩意儿,可不是啥普通矿产,它是高科技产业的命根子,从电动车电池到风力发电机,再到军工设备,都离不开它。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大头,占了九成以上产量,这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产业链积累。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连发六项公告,对稀土设备、原辅料、中重稀土、超硬材料这些关键物项,实施更严的出口管制。简单说,就是加强境外转移和技术出口的审查,确保这些战略资源不乱流出去。这套措施是根据国内法律法规来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态,这不是针对谁,而是完善自家出口管制体系,顺便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想想看,中国这些年稀土开采和加工技术走在前头,但也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不管制怎么行?欧盟那边倒好,直接感受到冲击,汽车厂和电子厂原材料短缺,生产线都得停摆。 欧盟的稀土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早几年他们就知道依赖中国有风险,但行动起来慢吞吞的。欧洲电动车转型喊得震天响,可供应链上头重脚轻,稀土加工几乎全靠中国。结果呢,中国一收紧,他们就慌了神。10月23日,布鲁塞尔欧盟峰会,本来是例行议题,结果马克龙把稀土管制拎出来当头条。他直言不讳,说中国这些管制属于经济胁迫,欧盟得考虑所有选项,包括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简称ACI。这法案是2023年底欧盟通过的,号称贸易领域的“核选项”,能干的事儿不少:加关税、限公共采购准入、封投资和服务贸易、甚至动知识产权保护。听起来挺唬人,但到现在为止,它一次都没用过。哪怕特朗普那会儿挥舞关税大棒,欧盟也只是嘴上说说,实际没敢动真格的。为啥?因为这工具启动门槛高,得欧盟委员会、理事会和议会三方一致,还得证明对方真在胁迫。真用上了,双刃剑,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欧盟企业出口中国市场也得遭殃。 马克龙这人,在欧盟内部一向是鹰派代表,法国汽车业对稀土需求大,他自然急在心上。峰会后,他面对记者时还补刀,说欧盟已经感受到影响,必须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跟上节奏,表态要审视“所有可用工具”,包括ACI这把“贸易火箭筒”。德国总理默茨倒相对稳当,他说会上提了这个,但没做决定,德国汽车巨头像大众、宝马,对中国市场依赖深,贸然硬刚风险太大。欧盟内部这分歧不是头一回了,法国德国之间总在贸易议题上拉锯,一方想打,一方想谈。结果呢,峰会散了,磋商小组赶紧组队,北京和布鲁塞尔间对话大门没关,但气氛肯定紧张。 中国上半年对美国单边贸易霸凌的回应,大家有目共睹,美方加关税,中国对等反制,稀土管制就是其中一环。欧盟要是真启动ACI,中国商务部早放话了,任何单边行动都会引发对等措施。想想看,欧盟电动车产业本就摇摇晃晃,原材料一断,成本飙升,消费者买单不说,转型目标还得延后。欧洲媒体自己都说,这短缺已经让电池厂和芯片厂叫苦,工人闲置,订单堆积。反观中国,稀土管制不是封路,而是有条件放行,合规申请照批,商务部6月就强调过,会加快审查,已批准一批。欧盟要是聪明点,早该多渠道 diversification,澳大利亚、加拿大矿场他们不是不知道,为啥不早投钱建厂?现在急了,就想靠威胁解决问题,这逻辑站得住脚吗? 说到底,这反映出西方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的不适。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创新大国,资源牌打得越来越稳,他们却还抱着老思维,动不动就“胁迫”“霸凌”帽子扣过来。稀土这事儿,本质上是产业链重塑的阵痛。欧盟想战略自主,喊了好几年,实际行动呢?法国那边拉罗谢尔有个老厂,80年历史,最近扩建提炼稀土,可产能杯水车薪。欧洲整体上,加工技术落后,环保标准严,开矿成本高企。相比中国,产业链完整,从矿到成品一气呵成,效率高成本低。马克龙他们急眼跳脚,其实是意识到,过去那种单边主义行不通了,得坐下来谈互惠。

0 阅读:2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