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60多岁的涡河一桥进行保护修缮 据蚌埠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怀远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将对涡河一桥本体进行保护修缮。 涡河一桥项目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基建工程,体现当时"以交通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由安徽省交通厅主导设计施工。 1958年,涡河一桥由交通部公路设计院组织勘察设计,华东设计协作组于次年2月完成设计。大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为多跨T型梁桥,桥全长285.5米,主桥4孔,每孔跨径50米,引桥3孔,每孔跨径15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其墩台基础采用沉井技术,适应涡河复杂水文地质条件。 1959年7月正式开工,由安徽省交通厅公路工程处施工。1962年因故停建,后于1964年底竣工通车。 大桥主要材质为花岗岩,主拱圈采用纵向并列砌拱法,分为31道拱圈,"化整为零",逐一砌筑拼拢。施工期间面临物资短缺(大跃进时期)、技术设备简陋等困难,建设者依靠人力与简易机械完成桩基开挖、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大桥于1960年正式建成通车,成为怀远历史上首座跨越涡河的现代化公路桥,彻底结束两岸依赖摆渡的历史。 作为新中国首批地方自主建造的中型公路桥,其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具有典型时代特征,是研究20世纪中叶中国桥梁技术史的重要实物。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梁与周边老城区(如荆山、白乳泉)共同构成怀远历史文化景观轴,保护桥梁本体有助于维系城市历史空间肌理。 2020年代起,地方政府已将其纳入"怀远历史文化保护名录",限制拆除,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测与维护。 目前,桥梁仍承担轻型车辆与行人通行,结构基本完好但存在局部老化。2021年检测评定为"二类桥"(需针对性养护)。随着交通功能弱化,可通过结构加固、景观改造转型为步行景观桥(如增设文化展陈、灯光装置),延续其公共空间活力。 大桥曾于2012年整修,历时半年,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桥梁第一跨拱受力进行了改造,提高了荷载能力,同时进行了美化亮化。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涡河一桥即将启动新一轮本体保护修缮工程。将现有的大理石栏杆更换为原样式混凝土栏杆,与基座梁一体化浇筑,提升结构安全性。同时将桥面铺装更换为沥青混凝土复合路面,提升通行效率和维护便捷性。对桥体裂缝进行封闭,对砌体损坏和风化部位进行修复。环境整治包括保护性拆除违章搭建、清理杂物、桥体亮化等,合同估价约72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