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

未央秘史 2025-10-28 14:35:09

彻底决裂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强能源合作并建立新的供应体系。她强调,要改变过于依赖中方的现状! 先看看现在欧盟对中方的依赖有多深,2023年欧盟高科技进口里32%都来自中国,总额高达1550亿欧元,比美国的23%还高出一大截,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最关键的电池和光伏领域,欧盟几乎离不开中国产品。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已经冲到34%,短短四年翻了近三倍,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户用储能产品在欧洲的渗透率能从2022年的18%涨到56%,照这个速度,欧盟的新能源转型几乎要被中国供应链“包圆”了。 更别说光伏板、逆变器这些核心设备,中国不仅占全球六成以上的出口份额,还牢牢把控着从硅矿到成品的全链条,欧盟企业想竞争,成本和技术都差着一截,这种被“卡脖子”的感觉让欧盟坐立难安。 既然想换供应体系,欧盟挑的这三个伙伴自然各有“看家本事”,澳洲就是靠着矿产资源成了欧盟的“香饽饽”。 澳大利亚拥有全球近20%的锂矿储量,是全球锂产量最高的国家,占比高达60%,而锂恰恰是动力电池和储能设备的核心原料,正好戳中欧盟的刚需。 2024年5月,欧盟和澳大利亚正式签署了关键矿产合作谅解备忘录,把勘探、开采、加工到回收的全价值链都纳入了合作范围,欧盟驻澳大使还特意喊话,希望澳洲能给欧盟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投资环境,说白了就是想直接扎根澳洲挖锂,跳过中国的精炼环节。 要知道以前澳洲90%的锂矿都得运到中国加工,现在欧盟想自己动手,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摆脱对中国加工技术的依赖,这算盘打得确实精。 不过澳洲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之前和欧盟谈自由贸易协定谈了好几年没成,这次借着矿产合作,正好能重新拉近关系,双方算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再看哈萨克斯坦,这个中亚国家手里的能源牌可比澳洲还硬,作为世界最大的铀生产国,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占全球43%,这个份额堪比欧佩克在石油市场的地位,而铀是欧盟核电的核心原料,欧洲32%的铀供应都来自哈萨克斯坦。 除了铀矿,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也相当丰富,2024年1到9月,哈欧贸易额同比增长30%,达到286亿美元,其中230多亿美元都是哈方向欧盟出口的油气及相关产品,哈国每年出口的石油更是有80%都销往欧盟。 2025年4月的首届“中亚-欧盟”峰会上,双方直接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冯德莱恩还宣布启动120亿欧元的“全球门户投资计划”,专门支持和中亚在关键原材料、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更有意思的是,双方还把合作延伸到了绿色能源,德国企业已经和哈萨克斯坦签了协议,要在当地建世界上最大的绿氢生产基地之一,欧盟还提议在哈国设立氢外交办公室,看来是想把哈萨克斯坦打造成自己的“绿色能源后花园”。 不过哈萨克斯坦也有自己的顾虑,之前向欧洲输油的里海管道联盟随时可能被俄罗斯切断,所以哈国一直想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欧盟这次主动上门,正好能借助欧盟的力量推进这个项目,双方算是互相成全。 至于乌克兰,欧盟的眼光显然放得更长远,虽然现在还处于冲突中,但乌克兰的能源潜力不容小觑,境内有大片平坦土地适合发展光伏和风电场,而且还有一定的天然气储备。 欧盟心里清楚,一旦战后重建启动,乌克兰的能源产业将是块“肥肉”,现在提前布局,既能锁定未来的能源供应,又能通过投资重建巩固双方关系,简直是一举两得。 事实上,欧盟已经开始行动,不仅在多个场合承诺会支持乌克兰的能源重建,还在悄悄推进可再生能源合作,毕竟乌克兰的地理位置离欧洲核心区近,能源输送成本比从亚洲或美洲低得多,长期来看是个划算的投资。 当然,欧盟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扶持乌克兰的能源产业,还能在东欧建立起一道能源屏障,进一步减少对外部大供应国的依赖,这步棋虽然看着冒险,但长远收益不小。 欧盟这么大张旗鼓地搞新供应体系,背后其实是能源安全和产业竞争的双重考量,之前依赖俄罗斯能源时,一场冲突就让欧洲能源价格暴涨,吃够了苦头的欧盟再也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欧盟担心再这么下去,不仅能源供应要被拿捏,连本土的新能源企业都要被挤垮。 所以冯德莱恩才会急着拉上澳洲、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一边锁定矿产和能源供应,一边砸钱建基础设施,比如支持跨里海管道、投资绿氢基地,就是想从源头到终端都建立起不依赖中国的体系。 毕竟在欧盟眼里,短期的麻烦总比长期被“卡脖子”强,就算多花点钱、多等点时间,能把能源和产业链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这笔买卖就不算亏。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全球能源和产业链的重新洗牌,欧盟不想再当被动的买家,只想靠着新伙伴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多一分底气,少一分受制于人。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