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 安世中国恢复供货,欧洲车企急签新合同,人民币结算成关键变量

探史官 2025-10-28 14:23:05

中方这一波又稳了! 安世中国恢复供货,欧洲车企急签新合同,人民币结算成关键变量 ​​这场半导体博弈的反转,藏着全球产业链的新答案。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冻结安世147亿元资产、罢免中国籍CEO张学政,48小时后就迎来反制。 荷兰打的算盘其实很清楚,借着“国家安全”的由头夺权,想把这家掌握功率半导体核心技术的企业拽回西方阵营。他们没料到,自己手速再快,攥住的也只是个空壳子。 安世全球七成的封装产能都在中国东莞,年出货量能超500亿件,欧洲总部根本拿不出成品芯片。更关键的是,闻泰科技收购后早把产能和研发根基扎在了国内,连良品率都比荷兰工厂高出七个百分点。 荷兰刚接管总部17天,中国区就悄悄完成了“软脱钩”。10月18日系统权限一调整,总部账号直接失效,采购、物流全切换到本地审批,员工只认国内指令。这操作没发通稿,却比任何声明都有力。 10月23日那封邮件彻底打破僵局:恢复供货,但必须用人民币结算。欧洲车企瞬间慌了神,大众德国工厂已经因缺芯停产,宝马CEO急得直接致信荷兰首相,威胁要把生产线迁到沈阳。 人民币结算可不是换个币种那么简单。以前走美元欧元通道,资金流攥在总部手里,现在换成人民币,等于把财务控制权牢牢锁在了国内。有欧洲车企试着用旧路径付款,直接被系统拒了,只能赶紧通过中国子公司重签合同。 荷兰这才尝到苦果,本国日均损失达230万欧元,还得面对欧盟的压力——安世停产六周,欧洲乘用车产量要少七万台车。经济大臣在议会质询时态度都软了,可再辩解也没用,产能在中国的事实改不了。 这场博弈藏着个重要信号:全球产业链早不是谁喊口号谁就说了算。荷兰跟着美国搞技术限制,结果先坑了自己;中国没在舆论场吵架,只用产能和结算权就重塑了规则。 人民币在半导体领域的渗透就这么悄悄开始了。想拿芯片?先换人民币。这种“被动人民币化”,说不定会慢慢变成科技贸易的新常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探史官

探史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