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目瞪口呆!德国继上次炸了30亿欧的发电厂后,现在又炸一座。2025年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两座160米高冷却塔在爆破声中轰然倒塌,标志着德国彻底告别核能时代。此次爆破消耗600公斤炸药,钻设1800个爆破孔,5.6万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一分钟内化为废墟,约3万名民众在现场目睹了这一象征性能源转型的仪式。 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冷却塔倒下那一刻,尘土起得很高,围观的人举着手机拍,声音不大,像一件大事按流程走完,七个月前,汉堡那座投了30亿欧元的莫尔堡燃煤电厂被同样方式送走,十年里先进的化石能源和核设施一座接一座退场,欧洲的老牌工业国,走到这一步,外面看着,问得越来越密。 背后是“交通灯”联盟把环保目标摆在了前面,绿党掌舵的联邦经济部定了“零核”,停运的电站留在那,会被认为挡着新能源的节奏,莫尔堡用的是超超临界,净效率46.5%,碳配额价格抬上去,2021年关停,贡德雷明根在2021年就停了机,放射性材料也清走,还是要拆到物理形态不具备重启,反对党德国选择党公开表示不赞同,党首魏德尔多次提到能源韧性会被削弱,观点摆出来,社会上讨论不小。 代价已经摊到账面,德国电价处在全球高位,家庭能源支出比2021年多出31%,工业侧每兆瓦时超过300欧元,工厂测算一轮又一轮,大众、巴斯夫把新的产线和投资往外看,电力需求这边在抬,从550亿千瓦时走到725亿千瓦时的预期,缺口要补,2025年10月还在从法国买电,进来的主要是核电,这种类型,国内政策是在压缩,现实供给和转型路径之间,张力就这么摆着。 更深一层的焦点落在战略自主上,放下俄气,煤电和核电往后撤,天然气进口转到美国的液化气,价格体系跟着外部市场走,风光设备和材料很多要从中国链条里拿,本土绿色电力占比在42%到45.3%之间,出力看天,政界推动绿氢,项目一个个立,绿氢要靠低价的富余电力做底,这个前提不稳,就绕圈,投资在前,电力在后,进度被拖住。 往前翻,默克尔年代的做法更像是平衡感强一点的组合拳,现在把重心压到一侧的力度更大,冷却塔倒下,并不只是一次工程节点,也成了一个被反复引用的画面,工业逻辑和政治目标的取舍在镜头里并排出现,等尘土慢慢落下,气温往下走,工厂要运转,家庭要照明,所谓“工业4.0”的灯,接在什么样的能源上,更像一个需要当场回答的问题。 参考资料:德新社、今日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