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7000亿卢布自研稀土产业链,俄罗斯这步棋为何不找中国“王炸”技术? “宁舍黄金不借技术!俄罗斯狂砸7000亿硬刚稀土产业链,放着中国这张‘王炸’不打,到底在硬撑什么?” 据某媒体报道,俄罗斯近期下定决心投入7000亿卢布(约合615亿元人民币),立志打造覆盖矿石开采、元素提炼、下游应用的全链条稀土产业。这一举措看似雄心勃勃,却在国际舆论中引发诸多争议——明明中俄在稀土领域“有矿有技术”的互补性堪称天作之合,俄罗斯为何非要绕开中国,选择独自“硬闯”技术难关? 深究背后,俄罗斯的“倔强”藏着两层逻辑。一方面,俄美关系急转直下让其与美合作稀土开发的路径彻底堵死。 美国缺的不是稀土矿,而是中国掌握的全球90%高纯稀土分离技术,俄罗斯拿不出美国想要的核心技术,合作自然成了镜花水月。另一方面,俄罗斯对中国稀土技术的“觊觎”也碰了壁——中国的稀土提纯技术是几代人耗时数十年的心血结晶,相关部门早已明确红线,技术可以合作,核心体系绝不出让。 这种“技术保护”并非针对俄罗斯,而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毕竟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底牌”轻易交出去。 可俄罗斯自己搞,难度堪比“徒手造火箭”。且不说7000亿卢布换算后只够建1 - 2座提纯工厂,光是稀土技术的长期攻关就足以让其头疼——中国花了三十多年才啃下的硬骨头,俄罗斯又有多少耐心和底气? 更关键的是,稀土产业的命脉不仅在矿和技术,还在下游市场。中国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光伏等产业的爆发式需求,反向推动了稀土产业链的繁荣,可俄罗斯缺的就是这种“市场动力”。 说到底,俄罗斯的“单干”更像是一种战略博弈下的无奈选择。它既想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又想在稀土这个“工业维生素”领域掌握话语权,可原料、技术、市场的三重短板,注定它的稀土自主之路道阻且长。 而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壁垒”,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硬通货”,靠买靠借永远不如自己掌握来得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