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再次集结?10月25日,在柏林举办的全球对话会议上,冯德莱恩威胁中国

是逸屹呀 2025-10-27 17:22:37

“八国联军”再次集结?10月25日,在柏林举办的全球对话会议上,冯德莱恩威胁中国“已经准备好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将与七国集团伙伴合作应对”。她还很委屈地地说,这是你们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却让欧洲受伤最深,装的很无辜一样。处处配合美国制裁中国,巧取豪夺中国海外资产怎么不说!           10月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柏林的全球对话会议上发表了一番强硬讲话,她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动用其“工具箱”内的所有措施,并准备与七国集团伙伴协同行动,这番表态清晰地揭示了欧洲在追求“战略自主”道路上所面临的深刻矛盾。   政治层面的言辞,无法掩盖产业层面的现实脆弱,冯德莱恩将欧洲置于地缘竞争中“受伤者”的位置,并将困境归咎于外部,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欧盟超过九成的稀土需求由中国满足,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这种依赖性就越强。   这种依赖并非一个空洞的数字,它直接关联着欧洲经济的核心支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发出警告,供应链的任何中断,都可能威胁到大约50万个就业岗位,并导致德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减半。   冲击波远不止于汽车行业,在高端科技领域,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也曾表示,缺乏来自中国的特定稀土,其下一代光刻机的研发进程可能被迫推迟五年以上,这些潜在的巨大损失,让任何强硬的威胁都显得代价高昂。   当前的依赖局面,根源在于欧洲自身长期的产业战略选择,过去几十年,为了追求成本优势,欧洲企业主动将稀土开采、冶炼等上游环节大规模外包,未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本土供应链。   这一历史选择的后果在今天全面显现,德国大众、宝马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离不开含有钕、镝的中国永磁体,法国精密的“阵风”战斗机,其发动机涡轮叶片需要添加金属铼,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约八成的铼金属加工能力。   即便是荷兰引以为傲的ASML光刻机,其关键的镜头组件也使用了中国的钐钴磁体,在此背景下,欧洲近年跟随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加征关税、在芯片领域实施出口限制等行为,更显得缺乏远见,主动加剧了自身的供应链风险。   欧盟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推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该法案设定了宏伟的目标,计划到2030年将关键原材料的自主供应率提升至15%。然而蓝图的落地却步履维艰。   现实的进展十分缓慢,德国一个规划中的稀土提炼厂项目,至今仍停留在环境评估阶段,而在法国,一个计划中的矿山项目甚至连开采许可都未能获得,这些延迟使得欧盟的自救计划看起来更像是远水难解近渴。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早已建立起从矿产开采、冶炼分离,到稀土永磁、储氢材料等高附加值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和深厚的技术壁垒,欧洲想在短时间内复制这一复杂体系,挑战极其巨大。   冯德莱恩的“委屈”与威胁,深层原因在于欧洲长期习惯的全球产业分工优势和一种“资源特权”心态受到了现实的冲击,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规范化管理,只是一个催化剂,它戳破了欧洲战略自主的幻象。   对欧洲而言,真正的出路不在于升级对抗或在口头上挥舞“工具箱”,更务实的做法是正视自身的结构性短板,并重新思考其全球合作战略,在一个深度互联的世界里,寻求基于现实与平等的对话,远比抱着旧日心态进行对抗要明智得多。   以上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 冯德莱恩放狠话:若和中国谈不拢,必要时将动用所有可用手段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