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果然不出所料,美国突然宣布全面加征关税,这刀子直接捅向了贸易的“命脉"。 白宫最近把针对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关税减免从两年拉长到五年,还扩大了零件和引擎的退税优惠,可另一边却对中国中重型卡车课以25%的进口关税,对巴士征收10%的关税。 这操作表面看是保护美国车厂,骨子里分明是要把制造业逼回美国,川普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毫不遮掩地说,这些退税和抵免就是“过渡性支持”,专门引诱企业把生产线迁回美国。 要是中国真来个以牙还牙,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卡车和零部件加征50%的关税,美国会怎么接招呢,他们肯定跳起来喊疼,然后变本加厉地报复。 看看历史就明白,2018年贸易战开打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规模从340亿美元一路飙到数千亿,中国每次反击都针锋相对。 这次美方的新关税瞄准电动车、锂电池、半导体这些关键领域,甚至把东南亚中资代工企业也拖下水,明摆着要堵死中国的转口贸易。 中方早就放话,如果美方继续玩数字游戏,我们不予理会,可要是实质性侵害权益,绝对奉陪到底。这种较量早就不止是贸易摩擦,而是战略竞争的硬仗。 美国搞关税战从来不是单纯为了缩减逆差,背后藏着打压中国崛起的算盘,从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华战略就转向“战略竞争对手”,贸易战成了经济战工具。 可历史一次次证明,这招双输到底,英德争霸和美苏对峙时的贸易战都失败了,因为国内成本太高,联盟漏洞太多。 美国现在自顾不暇,福特汽车就算有关税减免,今年还得付20亿美元关税,钢铝等原材料价格波动更让车企头疼。 更别说美国老百姓得为关税买单,个人消费支出价格被推高,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得损失1300到5400美元,这简直是自己人坑自己人。 中国要真对美国卡车和零部件加征50%关税,美方反应八成会三板斧,先在国内喊冤,再找其他路子绕开限制,最后偷偷谈判。 他们可能学中国转口贸易那套,通过第三国洗产地,就像这次新政策要求东南亚企业提供原产地证明一样。 或者像柬埔寨和美国签《互惠贸易协议》那样,拉拢盟友搞小圈子,柬埔寨承诺对美国工业品和农产品全面取消关税,美国则给部分产品零关税。 但问题是,全球化下供应链早盘根错节,美国卡车制造依赖中国零件的话,加税只会伤到自己企业。 说到底,关税战打来打去,没有真赢家,看看数据就懂,贸易战以来中美两国股市和比特币大起大落,市场心脏都快受不了。 可中国底气足得很,毕竟对美贸易依赖在下降,而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占比反在上升,中方反制一次次有理有节,还到世贸组织起诉,用出口管制和实体清单回击。 国内也没闲着,河南试点“贸易救济保险”,企业修合同加阶梯条款,用“保税研发+离岸贸易”绕过原产地限制,这些招数说明,咱们不光是应付,还在苦练内功。 未来这场博弈,关键看谁能扛得住痛,中国扛过短期冲击的本事不小,像清华大学报告算过,就算美国对全部中国商品加税,最坏情况也就拉低GDP增速0.4个百分点。 而美国呢,选民抱怨超市涨价,小企业成本暴增,政治压力山大,说到底,美国得学会接受中国发展道路不同的事实,老想用关税大棒逼人低头,只会让全球产业链更碎。 咱老百姓就盼着国家硬气又不失智慧,既护住自家利益,又不让老百姓买单。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中国下一步该优先打哪张牌,才能让美国真正坐到谈判桌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