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沙特方面突然宣布了! 10月26日,沙特电力与开发商签署了价值120亿里亚尔(约合32亿美元)的购电协议,将两座联合循环燃气轮(CCGT)电厂(装机容量3.4吉瓦)发电的电力出售给开发商。签署该协议是沙特能源转型的“保险”,既能为沙特当前稳住供电,又能为沙特未来发展绿电留出时间。 可能有人对着“联合循环燃气轮(CCGT)电厂”这串词犯迷糊,其实不用想太复杂——这种电厂就是靠天然气发电,厉害的地方在于“循环”二字,能把能源利用率提得很高,简单说就是“烧同样多的气,发更多的电”。3.4吉瓦的装机容量更不是小数,差不多能满足几百万户家庭的日常用电,沙特这会儿签这个协议,说白了就是给当下的用电需求“上了个双保险”。要知道沙特地处中东,夏天最高温能飙到50℃,家家户户离不了空调,工业生产也得靠稳定电力撑着,要是供电出了岔子,老百姓生活和经济运转都得受影响,这两座燃气电厂刚好能补上眼下的电力缺口。 大家都知道沙特是“石油大户”,这些年却一直喊着要搞能源转型,目标是往绿电上靠,比如建太阳能电站、风电场。但绿电这东西不是说建就能建的——光伏板得铺大片土地,风机得选合适的风场,还得配套建储能设施,不然晚上没太阳、没风的时候就发不了电,整套流程下来少则三四年,多则五六年才能落地。沙特现在签燃气电厂的购电协议,其实就是给自己的转型“留足缓冲期”:先靠成熟稳定的燃气发电把当下的日子过好,别让电力问题拖了经济的后腿,同时慢慢把绿电的盘子搭起来,等绿电能顶上来了,再逐步调整能源结构,这个思路其实挺务实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步棋也不是没争议。燃气发电虽然比烧煤清洁,但终究还是化石能源,烧起来照样会产生碳排放,跟全球“减碳”的大方向多少有点拧巴。而且120亿里亚尔(32亿美元)不是小钱,这笔钱投到燃气电厂上,会不会挤压后续绿电项目的资金?要是未来绿电发展进度跟不上,沙特会不会慢慢依赖上燃气发电,反而把“能源转型”的初心给拖慢了?这些都是需要打个问号的地方。 沙特作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关键玩家,它每一步动作都被盯着。这次的购电协议,既是给当下“兜底”的稳妥选择,也藏着转型期的权衡与考验。毕竟能源转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在稳当前和谋长远之间找平衡,只是这个平衡能不能找好,还得看后续的动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