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行程取消”!当了几天部长就把自己当盘菜了,你没资格谈台海,我们不欢迎! 德国这位新上任的外长瓦德富尔,本来打包好行李打算飞来中国转转,结果在起飞前两天突然宣布行程泡汤了。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德国媒体直接喊出“外交大败仗”,连他们自己人都在家里吵翻天。 你想想,本来是想过来聊聊生意,缓和点关系,谁知道因为几句不靠谱的话,把整件事搞砸了。 话说回来,这位外长刚坐上位置没多久,就急着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偏偏挑了台海这个敏感话题下手,活生生把自己玩进死胡同。 德国现在正头疼芯片短缺的问题,中国在这块儿可是关键供应商,他们工业链条离不开咱们的半导体和稀土。 要是能顺利访华,估计能敲定些合作协议,帮欧洲老板们解燃眉之急。 可惜啊,他出发前在媒体上放话,说什么台海局势紧张,得让中国“负责任”,还扯上俄乌冲突,非要塞进议程里头。 这下好了,北京一看这架势,直接觉得没啥好聊的,会谈安排稀稀拉拉,最后干脆推迟了。 德国外交部对外解释,说是因为“中方会议太少,不值当跑一趟”,但明眼人都知道,根子还在议题分歧上。 北京不愿意把台海和俄乌这些事儿摆上台面讨论,尤其对方还带着教训人的调调来。 结果瓦德富尔这趟“求援之旅”直接黄了,欧洲那些等着订单的企业家们气得直跳脚。 德国现在的新政府是基民盟和社民党联手,默茨当总理,瓦德富尔是基民盟的人,本来想借访华秀一把外交肌肉,谁料踢到铁板。 回想德国对华政策,这几年一直摇摆不定。一边是经济捆绑得死死的,2024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半导体就占了他们总需求的四成多,汽车巨头像大众和宝马,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另一边,又总爱跟着美国调子,喊着“价值观外交”,老在人权和台湾问题上指手画脚。 瓦德富尔上台前,就在议会里大谈“对华战略”,说要减少依赖,但现实呢,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去年跑来中国,好歹签了些能源协议,帮他们渡过冬天。 这次瓦德富尔本想效仿,谁知步子迈太大,事件一出,德国社民党就坐不住了,直接批评他这决定发出了“坏信号”,会伤到中德关系。 社民党那帮人更务实,知道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破了3000亿欧元,要是闹僵,德国出口就得吃亏。 话说,瓦德富尔这个人背景挺有意思,他之前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对俄乌特别上心,老喊着要加大对乌克兰援助,还推动德国派兵训练啥的。 但在中国这儿,他想用同样一套硬刚,结果碰壁了,欧洲其他国家也看热闹,法国马克龙去年访华时就聪明多了,只聊生意不碰红线,带回大单子。 荷兰那边的芯片巨头ASML,也在纠结出口管制,去年美国压着他们限售给中国,结果自家股价跌了,现在正求着欧盟松绑。 瓦德富尔这事儿,等于给欧洲敲警钟,你们想来中国要援助,得先收起那套说教。 事件后果显而易见,德国股市小震动,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股价下滑,工业联盟直接发声,说访华取消是“巨大损失”,他们本来指望外长能谈谈稀土出口,缓解供应链压力。 现在默茨政府内部矛盾暴露,基民盟想强硬,社民党求稳,估计瓦德富尔位置坐不稳。 欧洲议会最近在讨论对华关税,本来德国反对加码,现在这事儿一闹,更乱套了。 中国这边外交部没多废话,就说欢迎有诚意的访问,但前提是互相尊重。 回看历史,德国外长上一个来访的还是贝尔伯克,2023年她去北京时也提台海,结果被中方怼回去,说别干涉内政,那次她好歹去了,这次瓦德富尔连门都没进。 德国汽车业去年在中国卖了300万辆车,占全球销量的三成,要是关系恶化,他们得哭。 瓦德富尔这趟,本想借俄乌拉中国站队,谁知中国立场稳稳的,坚持和平调解,不卷入对抗。 结果他空手而归,德国媒体《图片报》直呼“中国不欢迎他”,《世界报》喊“超级灾难”。那些企业家,本来行李都备好随行,现在只能在家叹气。 话说,这事儿也给其他国家提个醒,像日本和韩国,也在芯片上和中国纠缠,去年他们访华时就低调多了,谈成不少合作。 瓦德富尔要是学学他们,早点收起那股傲气,估计事儿就成了,现在好了,他不是老关心俄乌吗?干脆去前线转转,帮乌克兰出出力,省得在这儿瞎搅和。 整个事件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忽略了外交基本规则,结果自食苦果,德国现在得反思,怎么平衡经济和政治,别让这种闹剧再上演。 这事儿提醒大家,国际合作得讲平等,强行塞议题只会适得其反。中德关系底子厚,未来多沟通,就能重回正轨,大家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