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仁慈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拯救数千人生命。他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仁义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念错一个字,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自己也名垂青史。这个太监名叫张居翰,相比起明清时期的许多大太监,他就显得有些显得默默无闻,但他却用一个极有可能掉脑袋的动作让自己有了名垂青史的机会。 不仅如此,当后世的人们提起张居翰的时候,也大多会对他称赞有加。 张居翰出生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走到了生命末期,彼时的唐朝虽然国号依然是唐,但早就已经没有了太宗高宗时期的气象,朝堂之上,党争不断,老百姓的日子更是过得一年不如一年。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翰逐渐成为了朝中处理政务的太监,唐代的太监和明朝的太监有些类似,太监们之间会相互认干爹干儿子或是养子养父,小太监认了老太监做养父,那么小太监从此以后也就有人罩着了。 日后老太监真的退了休,小太监会负责给老太监养老,而老太监也会把自己手里的权力交给小太监,太监们也算是有了传承,张居翰就被宫里的老太监张从玫收为了养子。 后来,在他的一步步“努力”之下,他能够轻易接触到大唐王朝的政治机密,但与此同时,他也目睹了唐末时期的乱局。 当时的宰相和皇帝都不为国家着想,甚至将治国当成儿戏,最终这一些昏聩之辈也终于迎来了预料当中的结局。 朱温篡唐之后,中原大地陷入了“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但是,由于唐朝曾经在武周时期成功复过一次国。 所以,在这次唐朝灭亡之后,还是有不少李唐皇室的忠臣认为可以趁着眼下这个时间点好好搏一搏,说不定未来唐室就能走向复兴呢? 于是,这一伙人聚在一起,和一些大难不死的李唐皇族搞出了一个后唐政权,果然,唐朝皇室在世家大族当中的政治基础还是不错的,由于朱温的统治实在太不得人心,没过多久,后唐这个摊子还真就支棱了起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张居翰也因为在军事上立有功勋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公元926年,后唐庄宗派遣张居翰监军前去讨伐西蜀政权。 在讨伐攻城大获全胜之后,庄宗颁下诏书称“王衍一行,并宜杀戮”。王衍是前蜀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一行”至少有上千人。 皇帝的圣旨,谁敢改?但张居翰却做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决定,他把圣旨当中的“一行”改成了“一家”。 如此一来,曾经追随王衍的西蜀贵族和王公大臣们就捡回了一条性命,只有王衍一家遭了殃。可以说,他改的这个字,拯救了上千人的性命。 张居翰这个举动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在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的很多地方早就已经被杀得十室九空了。 张居翰作为手握生杀大权的人,能够在杀人这一方面表现得如此谨慎,这说明他相较于其他的军阀和贵族还是有些良心的。 甚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张居翰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也足以称得上是最仁义的太监了,他的故事被《五代史》记录了下来,他也因此得到了名留青史的机会。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卷七十二·列传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