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堂堂一国首相,竟然可以如此不顾体面! 十月初,全球几大汽车品牌都接到同样一封信,内容只有短短几行:芯片供应可能中断。日本、德国、美国的工厂负责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陷入慌乱。 发出通知的是荷兰的安世半导体,这家生产汽车核心芯片的供应商突然出了问题,整个行业瞬间紧张起来。 没过多久,荷兰首相斯霍夫在欧盟峰会前被记者堵住。他的解释让所有人意外“公司管理出了问题”,于是政府不得不介入。 这听起来像是在撇清责任,但事实摆在那,他口中的“问题”,其实是荷兰政府自己引爆的。 就在不久前,他们动用了冷战时期的应急法案,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直接罢免中国籍的CEO张学政。 这家企业原本经营得好好的,被突然接管,让人不禁怀疑背后另有原因。 安世半导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家公司生产的芯片几乎装进了全球每一辆汽车,从灯光控制到安全气囊,全离不开它。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它临近破产时,是中国的闻泰科技花大价钱把它收购下来,才让它起死回生。经过几年经营,公司盈利能力恢复,2024年的账面数据相当亮眼。 但就在企业走上正轨时,荷兰政府突然宣称要防止“技术外流”,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进行接管,这显然说不通。 事实上,早在六月,美国官员就私下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撤换公司管理层,否则要把安世列入实体清单。荷兰这番操作,看似独立决策,其实受人指挥。 中国方面的反应非常果断。10月4日,中国宣布限制安世中国工厂的芯片出口,这可不是一句口头威胁。 安世中国团队随即宣布独立运营,人事、薪酬、订单都不再听命荷兰总部,还把结算方式改成了人民币。这一系列动作,等于直接让荷兰政府失去了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权。 接着,问题越滚越大。德国的汽车产业首当其冲,他们急得直开危机会议,想充当中间人。日本车企也坐不住了,表示芯片认证周期太长,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 美国更慌,因为自家车厂同样仰赖安世的产能。全球车市被这一场政治操作搅得天翻地覆。 眼看着局势失控,荷兰政府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荷兰经济大臣赶紧找中国商谈,希望能缓和局势,但主动权早已不在他们手上。 中国明确表示,荷兰的举动已经破坏了整个供应链的安全。与此同时,闻泰科技正式提起仲裁,要求荷兰赔偿25亿欧元,欧洲车企也准备追责。 此时,斯霍夫依旧在公开场合强调“欧洲太脆弱”,试图把责任转移到供应链本身。但全球产业界早已看得明白,这不是供应链有问题,而是政客让市场变成了人质。 荷兰想通过接管来掌控技术,却忽略了企业赖以生存的命脉不在办公室里,而在工厂、市场和合作伙伴之间。 如今,被接管的安世荷兰总部形同空壳,而安世中国仍然运转正常,继续给客户供货。荷兰当局陷入了两难,既不敢公开退让,又无法继续强硬。 供应链是一张紧紧相扣的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轻易拽断。荷兰以为掌握了控制权,却忽略了规则与信任才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现在的困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决策中的短视与僵硬。全球化不是靠行政命令维系的,更不是靠甩锅能挽回的。 倘若荷兰仍执意固守错误,那失去的将不仅是市场,更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信誉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