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
最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一次讲话中,罕见地把矛头指向中国,要求北京不要再“援助”俄罗斯。
明明中国没有送过一颗子弹,为什么乌克兰反应这么大?泽连斯基的顾虑很简单,不是怕中国出兵,而是担心中国以自己的方式,让俄罗斯撑得更久。
从俄乌冲突第一天起,中国就表明不选边站,凡是和武器生产有关的物资一律不出口,只保留必要贸易。
可这种“中立”,在现实中却成了俄罗斯最稳的支点,最直接的影响出现在普通俄国人的生活里。
当美西方公司一窝蜂撤出时,俄罗斯商场的货架空了一大片,肯德基、麦当劳关门,可口可乐断供,连啤酒都买不到。
眼看生活要乱,中国的食品和日用品企业迅速进入市场,俄罗斯人照样能吃汉堡、喝饮料、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
就连街上的汽车,也从宝马奔驰变成了中国品牌,前线打仗,后方要能活得正常,这一条不垮,国家才不会乱,这一步,中国帮俄罗斯守住了生活底线。
接着,就是能源问题,北溪管道被炸,欧洲立刻断了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原油的计划。,罗斯外汇锐减,经济差点熄火。
关键时刻,中国成了最大的买家,多少产能,中国就接手多少,就算美国扬言要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加税,中国也没理会。
通过常规交易,俄罗斯外汇又流动起来,西方原本想通过经济制裁拖垮莫斯科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比起贸易,中国的“外交中立”更让世界费解,表面上看,这只是“不掺和”,其实是最聪明的态度,俄罗斯怕的不是乌克兰,而是整个世界都帮乌克兰。
可中国拒绝站队,让这个“全球反俄联盟”始终缺一块关键拼图,美国和欧洲越闹,中国越沉得住气,不偏、不站、不表态,反而让形势更加复杂。
这种中立,在联合国会议上体现得最明显,乌克兰代表提出为该国遇难者默哀时,中国代表没有起立,等俄罗斯代表改口说,为所有战争牺牲者默哀时,中国才起身。
耿爽大使发言得体,不单提任何一方的名字,只要谈俄罗斯,就要带上乌克兰。
后来美国代表指责中国给俄罗斯送武器,耿爽反问,如果真有军援,这场战争早就不是现在这个规模了,事实证明,话虽直,却没错。
中国一边同俄罗斯继续贸易,一边也没忘乌克兰,人道援助、粮食、药品、衣物一样不少。
如今,乌克兰终于明白,俄罗斯最倚重的并不是那些喊口号的盟友,而是那个始终不参与、却稳住局面的国家,中国没有出手,却一直在缓和紧张,让战争的火焰不至于烧得更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