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中美两国共同宣布 10月25日,中美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展开今年第5次经贸谈判,此前两国已在日内瓦、伦敦等地交流多次。美方4月威胁加征125%关税,9月又对中国企业搞科技限制,中方随即收紧稀土出口反制。 美方4月提及的“125%关税”并无实际落地,实则对部分中国商品将关税上调至84%,这一举措直接让中美贸易的紧张感升温。 9月美方正式实施的“50%穿透规则”影响不小,把列名实体持股超50%的关联公司纳入管控,全球数千家企业可能会受到波及。 中方的反制举措有明确法规依据,2024年10月1日《稀土管理条例》落地实施,9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环比降了28.7%,管控成效很直观。 我国稀土的核心优势在产业链主导力,全球85%的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80%的永磁材料产能也由我们掌控,这是长期积累的产业实力。 美军F-35战机每架要用到417公斤稀土,核潜艇的消耗量更是高达4吨,这些尖端装备的核心部件根本离不了稀土。 美国本土其实有稀土矿,但精炼产能还不到全球1%,92%的稀土精矿得运到中国加工后才能投入使用。 中美经贸的互补性实打实,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882.8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速比其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不少。 8月双方敲定的90天关税休战期越来越近,美方此前曾暗示三位数关税难以为继,愿意通过协商来调整关税政策。 美方急需稳定的稀土供应链,中方则希望解除科技领域的不合理限制,这场互动本质是双向依赖的写照。 欧盟对我国稀土的依赖度特别高,98%的永磁体得从中国进口,部分企业已经面临库存告急的风险,处境挺被动。 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还有3829亿美元,事实摆在这里,关税大棒压根扭转不了贸易结构的本质差异。 我国稀土分离技术走在全球前列,纯度能达到99.9999%,成本却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美方想复制这条产业链至少要10年。 这场谈判的关键是找到利益平衡点,两大经济体要是持续对抗,只会拖累全球经济,合作才是真正的共赢之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