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军轰炸东京半年,然而却收效甚微,这时指挥官李梅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让三百多架轰炸机携带2000吨凝固汽油弹,全部倾泻在东京街头,一时之间,整个东京都在燃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初,太平洋战场的美军陷入一场消耗战,从前一年开始,昂贵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日夜轰炸日本本土,可东京的机器照样轰鸣,工厂照样冒烟,九个月扔下去几千吨炸弹,工业产值只掉了不到两成。 问题出在哪?不是飞机不够好,也不是飞行员不够勇敢,日本这个国家的工业布局太特殊了,大工厂只负责最后组装,真正生产零件的是散落在居民区里的无数小作坊。 你炸掉一座大厂房,顶多让他们换个地方组装,那些藏在木头房子里的小车床照样开工,更麻烦的是日本上空常年云雾缭绕,B-29在七千米高空飞,经常连目标都看不见,炸弹就这么砸进云海里,炸个响。 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是柯蒂斯·李梅,这个四十岁不到的少将刚从欧洲战场调过来,叼着雪茄研究太平洋战区的地图。 他很快发现日本城市有个致命弱点:木头建筑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街道窄得像胡同,消防设施基本等于没有。 李梅想起半年前参与过的一次对中国汉口的轰炸,燃烧弹在那些木质民居里引发的大火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提出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的方案:拆掉B-29上除了尾炮之外的所有武器,省下的重量全部装燃烧弹,这样每架飞机能带七吨多炸弹,比原来翻一倍,飞行高度从七千米降到一千五百米,选在晚上出动。 有军官觉得这是拿新式轰炸机玩火把戏,可李梅算得很清楚:日本夜间防空能力极弱,高射炮打不准,战斗机几乎起不来,低空飞虽然危险,命中率却能提高好几倍。 3月9日黄昏,关岛基地的飞行员们拿到作战手册时都愣住了,手册里写的东西颠覆了他们之前学的一切:不准规避机动,严格保持编队,投弹高度低得吓人。 有机械师嘀咕这简直是送死任务,可命令就是命令,334架B-29在夜幕降临后起飞,像一群巨鸟扑向东京。 午夜时分,导航机在东京上空投下第一批燃烧弹,地面上亮起十字形的火光,后续机群就盯着这个火十字倾泻炸弹,两千多吨凝固汽油弹砸下去,东京瞬间变成火的海洋。 木头房子一点就着,火借着春天的大风蔓延,很快汇成火墙,上升的热气流把六十吨重的轰炸机抛得上下颠簸,有飞行员在无线电里喊看见整条街都烧成了火河。 地面上是真正的人间地狱,14岁的星野弘那晚正在家睡觉,被妈妈的尖叫惊醒,他光着脚往外跑,脚掌踩在被烤得滚烫的地面上,分不清踩的是什么东西。 跑到言问桥时,桥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一团火球滚过来,整座桥变成焚烧的炉子,桥下的河水都被烤得冒泡,跳河逃生的人在沸水里挣扎。 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一夜,十六平方英里的城区化为焦土,超过十万人死在火里,受伤和无家可归的人数以百万计,美军之前炸了大半年都没摧毁的二十二座兵工厂,一夜之间全成废墟。 第二天有幸存者去找亲人,可东京已经认不出来了,能当路标的建筑物都烧没了,街上到处是烧焦的尸体。 李梅没有停手,接下来几个月,大阪、名古屋、神户,日本六十多座城市接连遭到火攻,到了六月,日本的工业产值几乎归零,这种效率是高空轰炸永远达不到的。 从军事角度讲,李梅用最短的时间彻底摧毁了日本的战争潜力,加速了战争结束,减少了盟军士兵的伤亡。 可这个结果的代价呢?那些在火海中挣扎的平民,那些被活活烧死的老人孩子,他们本来也只是想平平安安过日子的普通人。 李梅后来说过一句实话:如果美国战败,我肯定会被当成战犯处死,他很清楚自己做的事情踩在道德边界的哪一边。 1964年,日本政府想给李梅颁发最高等级的勋章,理由是他对战后日本的帮助,这个决定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可最后还是颁了,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烧毁你城市的人,二十年后成了你要表彰的对象。 战争从来就是这样,它会把所有参与者都拖进泥潭,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大概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城市会被烧成废墟,你把战火烧到别人家,早晚会有人把火烧回你家来。 这不是报复,这是战争的逻辑,李梅的燃烧弹和日本对南京、重庆的轰炸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是把平民当成打击目标,都是在制造人道灾难。 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分出谁更残忍,而是要明白战争一旦开始,所有人都是输家,那些在火海中死去的东京平民是受害者,那些在南京被屠杀的中国百姓也是受害者。 真正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是那些挑起战争的决策者,是那些把整个国家拖入深渊的野心家。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新闻网——日本人记忆中的东京大轰炸:一晚有约10万人被烧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