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唯一的儿子,却隐瞒真实身份40多年,直到总理去世后才被人知晓,更不可思议的是,父子两人一生仅见过一次面,那么此人真的是周总理的儿子吗?他又为何要隐瞒身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周总理,大家都知道他和邓颖超一生没有子女,这是两位革命家为了国家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邓颖超曾经两次怀孕,第一次因为形势紧张不得不流产,第二次意外失去了孩子,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当母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总理其实有一个义子,这个秘密藏了四十多年,直到1976年周总理离世后才浮出水面。 1939年春天,战火已经烧遍了大半个中国,周总理以祭祖的名义回到老家绍兴,实际上是要和当地的地下组织接头。 在周家祠堂门口,17岁的表侄王戍早早就等在那里了,这个少年从小就把表伯当成偶像,听了太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这次终于有机会见到真人,心里激动得不行。 王戍见到周总理的第一句话就是:“表伯,带我去打日本鬼子吧!”周总理看着眼前这个热血沸腾的少年,想到战场上那些牺牲的年轻战士,心里五味杂陈。 他没有答应王戍的请求,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你愿意做我的干儿子吗?好好读书,将来学成了再为国家做贡献。”就这样,王戍成了周总理唯一的义子。 临别时,周总理掏出十块银元塞给王戍,还送了他一张自己的戎装照,背面写着“义儿存念”四个字,这次匆匆相见,成了两人此生唯一的一次见面。 王戍拿着这十块银元,没有乱花一分,全部用来买书和文具,支撑自己完成学业,那张照片被他贴身保管了一辈子。 王戍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后,选择了电机工程专业,他记得义父说过,国家需要的是真本事,不是靠关系的人,大学四年,他从来不跟任何人提起自己和周总理的关系,同学们只知道他成绩好,刻苦用功。 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他进机关工作,他拒绝了,选择当一名中学老师,他觉得教书育人也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这同样是在实践义父的教导。 王戍经常给周总理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可是一封回信都没收到,他起初以为是义父太忙,后来猜测是不是自己被忘记了,其实周总理收到了每一封信,都仔细读过,小心收藏起来。 不回信是有原因的,之前有人拿着周总理的亲笔信到处炫耀,要求组织安排工作,这让周总理非常生气,为了不让王戍走上歧途,他特意派秘书去当面解释这件事。 王戍听完秘书的话,瞬间明白了义父的良苦用心,从那以后,他对这层关系守口如瓶,更加努力地工作。 几十年来,他就住在学校分配的筒子楼里,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用着当年那十块银元买的钢笔,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换支新笔,他说每次用这支笔都能想起义父的叮嘱。 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来,王戍关起门看着那张泛黄的照片,整整坐了一天,他拒绝了单位派他去北京参加追悼会的安排,觉得义父的精神不在形式上,而在自己一辈子的坚守里。 葬礼结束后,工作人员找到王戍,交给他一摞信件,那是周总理生前写好却没有寄出的回信,王戍打开信封,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才知道周总理还有这样一个义子,有记者来采访,王戍只是平静地说:“义父教我做人要低调,我只是照着他说的做。” 他没有因为这个身份得到任何好处,继续在三尺讲台上教书,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义父想要守护的人。 2008年,86岁的王戍在采访中说:“义父的教诲永远留在我心里。”他用一生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家国情怀,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一辈子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这份父子情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却超越了血缘,成为精神的传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周恩来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义子王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