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洪秀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抛出一句极具分量的话:“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

韫晓生 2025-10-24 17:59:22

[中国赞]洪秀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抛出一句极具分量的话:“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清朝怎么能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不少“台独“支持者一时间竟无从反驳,一段历史,横跨百年,绕不过的还是“归属”二字,嘴上争来争去,铁打的条约和档案却从来没变过,历史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有权割让,说明本来就属于你。   (信源:搜狐网——洪秀柱一句话揭台湾归属真相引发热议)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抛出的那个问题,像一枚重磅炸弹,也像一把剃刀,直接刮开了历史问题上厚厚的伪装:“要是台湾不属于大陆,满清当年拿什么去割让给日本?”   这个问题够狠,因为它不跟你扯别的,就问你一个动作的逻辑。在讨论一件事物属于谁之前,我们得先搞明白,“给出去”这个动作,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在任何逻辑里,不管是国际法还是基本常识,“割让”都是一个自带前提的词。你不可能把邻居家的地盘送人,能拿出来交易的,只能是自家的资产。1895年,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下字,那个瞬间不管多么屈辱,他谈判的筹码,台湾,恰恰就是当时清政府法理上的财产。   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次最残酷的主权认证。被迫放弃自己领土的痛,恰恰定义了这片土地是国家尊严的一部分。所以,要聊“割让”,你就必须先承认,那个执行动作的人,有处置的资格。   这份“资格”也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建立在两百多年实实在在的治理之上。清廷早在1684年就设立了台湾府,土地要登记,读书人要参加科举,军队要驻防,钦差大臣跑来跑去处理事务。这已经是一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在运转。   光有行政管理还不够。血脉和经济是更深的纽带。福建等地的人们一批批地迁徙开垦,从元代在澎湖设官,到郑成功赶走荷兰人,人与土地的连结从未断过。而台湾的粮食、茶叶、樟脑与大陆的盐巴,早已在频繁的贸易中织成了一张分不开的网,是一个紧密的经济共同体。   所以你看,清政府割让台湾,背后是几百年细密的经营和深厚的联系。这份所有权,内容是实实在在的。   当然,“割让”不是故事的结尾。它开启了一段日本人推行殖民政策的伤痛记忆,什么推广日语、建造神社,都是为了抹去这片土地原有的文化根。   但压迫总会引来反抗,当时的台湾民众办报刊、设学校,拼命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火种,这种守护,反过来证明了他们内心深处斩不断的认同。   这段被强行中断的历史,最终被国际社会拉回了正轨。二战结束后,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再到1945年10月25日的受降仪式,这一系列操作,在法律上宣告了那次强买强卖的失效。它就像是对历史的一次纠错,让主权逻辑重新闭环。   今天,很多年轻人习惯看短视频,对这种宏大的历史叙事缺乏耐心。历史真相面临着被遗忘或歪曲的危险。但我们必须明白,搞清楚“割让”的语法,不是为了在网上吵赢谁。   理解历史,是为了给当下的对话找一个理性的起点,去触碰那些超越冰冷史料的、关于“家”的情感共鸣。   洪秀柱的那个提问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过去,更是提醒我们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该如何重新建立对家园完整的认知。因为成人世界里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理性和温度。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