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

论芸有事 2025-10-24 16:52:51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南海这片海域对我们国家来说,不光是渔业资源丰富,更是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 —— 不管是我们的货船去东南亚、中东,还是能源运输,好多都得从这儿过。   可这片海里的那些岛礁,日子过得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 “滋润”,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岛礁的状况,让我们在南海的守护工作有点 “束手束脚”。   就拿东沙岛、永兴岛这些主要岛屿来说,面积本来就小,岛上的家当也不齐全。淡水储备一直是个难题,以前驻守的人日常用水都得精打细算,有时候还得靠补给船从大陆运水过来,遇上台风季,补给船来不了,水就更紧张了。   油库也不大,存的油也就够小型船只和岛上设备用一阵子,要是有长时间的巡逻任务,加油都得提前规划好路线,生怕半路上没油。   就连机场跑道,以前也就能起降一些中小型飞机,大型运输机想拉点重型设备或者多运点物资,根本落不了地。   南沙那边的岛礁更复杂,各个岛之间离得远,以前没什么像样的互通设施,平时想互相支援一下,船得跑好几个小时,遇上刮风下雨,海浪一高,船都出不去,联动起来特别费劲。   而且那些人工岛,刚建的时候土壤条件差,全是珊瑚砂,想种点蔬菜自给自足都难,驻守人员吃的新鲜蔬菜,全靠外面运,有时候运过来都不那么新鲜了,遇上恶劣天气,运不过来,就只能吃罐头。   这些问题可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南海的日常守护,巡逻的时候,船因为油不够,不能长时间在远海待着,有些海域的巡逻频率就得降低。   物资运不及时,岛上的生活保障和任务执行都受影响,要是突然发生点紧急情况,比如有外国船只闯入,想快速调集力量应对,都得等半天。   周边一些国家和美国就是瞅准了这点,时不时派船派飞机来南海晃悠,觉得我们这边反应慢、保障弱,想趁机搞点小动作,比如在附近海域搞所谓的 “自由航行”,或者挑唆周边国家生事。   不过最近这些年,我们也开始下力气解决这些问题了,永兴岛现在已经建了新的淡水处理厂,用的是海水淡化技术,一天能处理不少水,基本能满足岛上所有人的日常用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省着用了。   油库也扩大了,存油量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巡逻船在附近海域转上十天半个月,加油都不用愁。   机场跑道也升级了,现在大型运输机和客机都能顺利起降,去年就有民用客机定期往返永兴岛,不光方便了驻守人员的出行,运物资也更方便了。   南沙那边的岛礁也没落下,这几年通过填海造陆,一些岛礁的面积扩大了不少,还建了互通的码头和通信设施,现在各个岛之间通个信、派船支援,比以前快多了,有时候一两个小时就能赶到。   人工岛的种植问题也有了突破,科研人员改良了珊瑚砂土壤,还搞了温室大棚,试着种了黄瓜、番茄、生菜这些蔬菜,现在部分岛礁已经能自己种出新鲜菜了,虽然量不算特别大,但至少能解决一部分自给问题,驻守人员终于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了。   这些改善看着不起眼,但作用可不小,等这些工程都完工了,岛上的设施齐全了,巡逻船能加足油在远海待更久,覆盖的海域范围也更广,物资运输不管是靠船还是靠飞机,都更稳定,不用再怕恶劣天气。   应对突发情况时,各个岛礁能快速联动,调集力量的速度也会快很多,到那时候,这些岛礁就不再是以前那种“处处受限”的样子,反而能成为我们在南海的“硬靠山”,不管是守护海域安全,还是保障海上通道畅通,都能更有底气。   其实南海岛礁的变化,就是我们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以前的 “力不从心”,到现在慢慢补齐短板,未来这些岛礁肯定能越来越强。   毕竟,家门口的阵地,我们肯定得守得稳稳的,南海的浪再大,也挡不住我们把岛礁建得更结实,把家园守得更安全,那些曾经的短板,终会变成守护这片海的底气。

0 阅读:2
论芸有事

论芸有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