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空军又要大批引进伊尔-78MK-90A加油机的消息出现在不少媒体和圈子里,引发了很大关注。 据泄露的俄罗斯军工文件显示,有“东亚客户”被曝正计划购买整整20架伊尔-78MK-90A大飞机,并计划2027年前交付。 看这消息我真是忍不住感叹,咱们中国这步棋走得太妙了!趁着俄罗斯武器出口跌到谷底的档口,果断盯上 20 架伊尔 - 78MK-90A 加油机,这哪是简单买飞机,分明是算准了时机的战略布局,精明劲儿藏都藏不住。 先说说俄罗斯现在的处境,那真是肉眼可见的难。以前俄罗斯军火生意多红火啊,全球市场份额能占到 11%,2021 年出口额还有 146 亿美元呢。可现在呢?俄乌冲突一闹,俄军工企业 90% 以上的产能都得优先供前线,出口根本顾不上。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摆着呢,2024 年俄罗斯军火全球份额直接跌到 7.8%,出口额估摸着连 10 亿美元都不到,比巅峰时跌了 92%,这下滑速度简直是断崖式的。 更惨的是,连乌克兰挂着 4 万美元卖两架二手伊尔 - 78,都没人愿意接手,你说这滞销到了啥地步? 传统大客户也靠不住了,印度以前买俄制武器占比 65%,现在直接降到 38%,埃及、印尼更是取消了苏 - 35 订单,转头找欧美买。伊尔库茨克工厂这些军工企业,早就盼着能来个大订单喘口气了。 就在俄罗斯军工愁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咱们中国出手了,一口气盯上 20 架伊尔 - 78MK-90A,这时机抓得太准了。 别以为这飞机不起眼,它可是实实在在的 "空中加油站",最大载油量 78 吨,带着三个加油点,能同时给好几架战机喂油,歼 - 20、苏 - 35 这些主力战机都能靠它续命。 更贴心的是,这飞机还能客串运输机,装 60 吨货物飞 4000 公里,简直是多面手。咱们空军以前也吃过加油机不够的亏,早年间从乌克兰淘来 3 架二手伊尔 - 78,宝贝得不行,那次引进直接帮咱们攻克了 56 项关键技术,为后来的运油 - 20 铺了路。 现在虽然有了国产运油 - 20,理论上载油量更高,但 2022 年才立项,2025 年刚搞成加油试验,要真正批量服役形成战力,没个几年根本不行。 空中加油机这东西太关键了,差一点稳定性都不行,万一有突发情况,总不能等国产机慢慢成熟吧?这时候引进成熟的伊尔 - 78MK-90A,正好补上这个缺口,太稳妥了。 再说这买卖的性价比,现在跟俄罗斯谈生意,咱们腰杆硬着呢。他们现在急着要现金救工厂,西方又制裁得厉害,美元欧元都用不了,跟咱们合作不仅能拿到真金白银,还能换咱们的工业零件、民生物资,哪敢开高价? 想想 2005 年那次,咱们订伊尔 - 76 和伊尔 - 78,俄罗斯一会儿产能不足,一会儿涨价,最后合同都没履行好。 现在不一样了,伊尔库茨克工厂和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就等着这单活救命,别说价格实惠,说不定还能附带技术支持,让咱们的工程师跟着学经验,回头再反哺国产机型改进,这可是 "引进 - 消化 - 吸收" 的老路子,百试不爽。 之前买苏 - 35 的时候,咱们就借着合作吃透了矢量发动机技术,这次买加油机,说不定又能有新收获。 这事儿往大了说,更是中俄双赢的战略布局。俄罗斯拿这笔订单,能让军工企业缓过来,不至于因为没订单倒闭,保住生产线就是保住未来的底气。 咱们呢,既快速提升了远程作战能力,让战机飞得更远、留空更久,又深化了和俄罗斯的合作,在西方围堵的情况下多了个可靠伙伴。 现在美国在全球军火市场占了 43% 的份额,到处拉着盟友搞小圈子,咱们和俄罗斯深化军工合作,正好能对冲这种压力。而且这 20 架飞机 2027 年前交付,到时候咱们的运油 - 20 也该成熟了,正好形成 "国产为主、进口为辅" 的格局,两条腿走路才稳当。 有些人说这消息没官方证实,还质疑俄罗斯产能不够。可想想看,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手里虽有 570 亿美元订单,但 60% 是老订单,2024 年实际交付量才完成计划的 18%,他们比谁都想促成新交易。 伊尔 - 476 生产线虽然年产量才 6 架,但为了这大单,调产能、优先供咱们也不是不可能。退一步说,就算消息有出入,单看这背后的考量,就透着股精明劲儿 —— 专挑对方急需的时候出手,花小钱办大事,既补了自己的短板,又给了对方人情,还能顺便学技术,这不是聪明是什么? 以前咱们买装备常被人卡脖子,现在终于能主动布局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的窗口期拿下 20 架伊尔 - 78MK-90A,这哪是简单的买卖,分明是算准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高招,既解决了眼前急需,又为长远发展铺路,这脑子,不服不行!

